美文网首页作文方法
孩子作文写不好,“请别教他作文”

孩子作文写不好,“请别教他作文”

作者: 泉州大成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16:13 被阅读3次

泉州大成书院

国学 | 阅读 | 作文

关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最近,一篇小学生作文《藏在角落里的我》走红朋友圈。

小作者在写作中流露出独立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被网友称为作文界“小王子”和“一股清流”。

作文原文(略有改动)

《藏在角落里的我》

我知道,这宇宙超大,有许多星球,我住在地球。

比地球大的有太阳,比地球小的有月亮。月亮即使比地球小,也人人皆知。但又有几个人知道我呢?这也不能怪别人,因为全世界70亿人口,人人不一样。我不是人人皆知的,可以说,我就像一粒尘埃。

我叫XXX,长大想当木匠,如果你有糖,我还是很想吃的。你们看我连梦想都这么平凡……

到了三年级,我渐渐发现这个社会是会削减人类的。简单来说,就是中考和高考。人家还没绽放出才华呢,就被选为“没用的人”。

就因为这个,我觉得孤独无助,从开放的郁金香成了合拢的郁金香。我爸看到我这样,说,我不必杞人忧天,想通了就好了。只要我想通,他会很开心。我说好——因为我喜欢让人高兴。

我开始努力,遇到不会的数学题去问补习班老师、爸爸妈妈。按老师要求读书、作业、运动,早睡早起。虽然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脑,大发脾气,但每次老师和父母都会和我好好的讲,当我想通了,我又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体育课上,要考核50米跑,我们个个心惊肉跳,可是谁也逃不过啊!大家都只能乖乖地站在起跑线上。终于到我了,老师一吹哨子,我就快快跑起来,头发都呲起来了。跑完了,我很高兴,因为我跑了8.75,就像半个尤塞恩博尔特一样,晚上我也特别高兴,吃了巧克力,爸爸还说我是他的小乖孩儿。

也许我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乐就好。并不是每个人都不能在角落里,因为角落里的花朵一样芬芳。我就是那个藏在角落里的人。

该篇作文的作者是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尤逸轩。

小姑娘作文中展现出的佛系心态走红,文中金句频出:

比如谈到理想,她很幽默,“长大想当木匠,如果你有糖,我还是很想吃的。”

提到考试,她也有小烦恼,“人家还没有绽放出才华呢,就被选为‘没用的人’。”

这篇作文走红除了小作者“佛系”的心态,还有一个亮点是语文老师给出暖心的点评,“这篇文章有《小王子》的感觉,让我大吃一惊,深深感动老师也在评语中及时鼓励,“角落里的花一样芬芳。”

很多人在赞叹小姑娘惊人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才华的同时,也好奇家长和老师平时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技巧的。

“以前我们还辅导,升入高年级后写作文都不打草稿了,她有自己的思路。这篇大赛作文就是她一气呵成的。”尤逸轩的爸爸认为,孩子能写出这样真实的作文与语文老师平时对学生的引导关系密切。“孙老师是个80后的大男孩,一直鼓励孩子写作文要说真话。”

无独有偶,在此之前,一篇6年级学生的作文成了网络热点,这篇题为《第一次奋进》的作文,仔细读完,有对事件的思考和对暗恋心态的摹画。


<<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

这个文笔了得的小学生是来自宁波华天小学 602 班学生邵梓淇。

这已不是他的第一篇引起轰动的文章,之前王老师布置周记,主题自定。

小邵起的题目是《沙漏》,文章主要是讲他在观察沙漏流逝的过程中思考时间的意义。

作品原文

但对人而言,沙粒不断坠落的过程就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但也不能单单认为这是自己的失去。

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拥有全部时间的话,时光确实从我手中流逝了;

但如果将我死去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全部时间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小邵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并非妙笔偶得。

王老师在微博上透露,这位小朋友是《三体》的忠实粉丝。

“他是个特立独行的男孩,热爱阅读和写作,尤其喜欢看历史和科幻。他以前还写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读后感,点评过《万历十五年》。”

小邵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都愿意花大把时间阅读和学习。

从一年级起,他就在父亲的引领下读《道德经》,算是启蒙学习,由父亲给他讲解。

四年级时,他就能把《道德经》全部背出来了。

五年级下半学期开始,他每天中午都会有一定的冥想时间,用来反思自己、思考未来的方向,以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最近,小邵在看的书是王小波文集,以及科幻作家埃塞克艾西莫夫的作品。

提高写作能力并非一蹴而就,

培养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

网友们对于小邵文采的惊艳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我们小时候的作文跟他比起来简直是惨烈的车祸现场。

事实上,关于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这一话题,一直是家长们的心病。

尤其是在近几年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有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语文学科越来越重要。

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会逐级传导,势必影响到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

未来考试对考生及语文老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传统习惯认为“语文就是背背念念,谁都能带”的观念已远远不适应发展要求。


要想写好作文,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好的构思立意布局的技巧……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


尤其是进入高年级以后,阅读和不阅读对成绩的影响就会开始逐渐显现。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没什么比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01 养成阅读习惯


要更多地从树立习惯开始,持续的坚持阅读,最好每天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孩子安静的阅读,并且持之以恒,长久下来,对阅读习惯的培养会有很大的提升。

02 爱上阅读


并非只有经典的才是最合适的,找到一本“全垒打书”即可爱上阅读。


我们提倡孩子阅读名著。然而,既是名著,对于阅读者的要求难免颇高,如同一位智慧长者,高高在上;而站在阅读殿堂大门外的孩子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位亲切和蔼的伙伴,牵起他的小手,一同去探索一个新的世界。

孩子和成年人以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只有适合孩子思维特点的书才能够成为启迪兴趣的原动力。从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来看,很少有孩子会抗拒那些如《哈利波特》等真正优秀的儿童读物。

 

美国学者Trelease认为,只要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就可以造就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借用 Fadiman的《全垒打》一词,把这样的一本书称作“全垒打书”。就是说在某个人生阶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本核心书籍即可爱上阅读

孩子只爱单一类型的书,怎么办?

喜欢上阅读的孩子也许只喜欢某一类型的书,例如科技书籍,或者侦探类图书,对其他类型毫无兴趣。那么孩子的阅读,甚至孩子的性格会不会因此而走上极端呢?我们该如何保证孩子阅读兴趣的正常发展呢?

 

01 阅读敏感期


在成长中的某个阶段,孩子也许会非常痴迷于某一类书,从小学到高中,最常见的依次是童话故事,玄幻小说和校园文学。实际上,我们并不认为在一个特定阶段单一领域的阅读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发展,更不赞同家长对孩子的阅读内容横加干涉。孩子在特定时期的阅读偏好,这是他们成长的需要,如果刻意约束,必将影响孩子思想和心理的正常发展。

 

02 从阅读到思考


孩子对阅读有本能的需求。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对世界万物都怀有强烈的兴趣,而阅读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使得孩子的好奇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得到满足。

不仅如此,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求知欲会被进一步激发。只要孩子真正喜欢阅读,他就一定是在严肃地思考书中的内容。而这种思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到了一定阶段,孩子将不再需要某类曾经痴迷的书,很少有初中孩子还喜欢阅读童话故事,也很少有大学生还喜欢魔幻小说。但孩子对书中问题的思考将会延续到其它领域。

 

03 作文之花只盛开在阅读积淀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认为,正是成年人对孩子自以为是的约束行为,才是导致孩子对事物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据我观察,但凡在阅读环境宽松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阅读兴趣不但没有误入歧途,反而能够博览群书,通文达艺,形成了良好的阅读积淀。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很爱读《哈利波特》,那就以它作为基础母本,延伸拓展到其他相关书籍和知识内容,比如国外的有《魔戒》《纳尼亚传奇》《希腊罗马神话》等,中国也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搜神记》等诸多的神怪故事,从中外神话的角度切入,融汇各种神话、魔幻、玄幻类的文学作品,进行交叉对比,从而加深理解、拓展想象、提升创作能力。

这种“深阅读”或者说“主题式的系统阅读”,让孩子把一个领域的内容都读懂、打通,成为那个领域的小专家,你还会发愁他没东西写吗?

阅读是可以被有效“引导”的:亲子讨论,激发思考

无论是我们希望强势改变孩子的阅读节奏,还是严格控制他的阅读过程,都是不现实的。那么在帮助孩子提升阅读能力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实际上,家长在孩子的阅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相当重要的。

 

亲子阅读,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与思想,是促进孩子的心智成长捷径。


美国学者Mortimer J. Adler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谈到阅读积累渐进的四种层次,层次间进阶的关键就在于阅读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书。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和比自己阅历丰富的人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必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成长。讨论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主动阅读。阅读得越主动,读得就越好。

 

针对某些带有争议性话题的书,鼓励孩子去思考赞同还是反对作者的观点,并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心智就是在这样的讨论和思考中成长起来。

 

有效的阅读引导,不是检查孩子今天读了几页书,不是测验孩子记住多少情节,不是强制孩子完成一个阅读任务,而是引导孩子体会语言的精妙,是启发孩子感受思维的乐趣,是留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当孩子热爱上阅读,当孩子们能够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和思想挑战的愉悦,教育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

结语:哈佛大学文学教授Harold Broom撰写过一本探讨阅读的书《如何读,为什么读》,书中这样写到:

“我们读书不仅因为我们不能认识更多的人,而且因为友谊是如此脆弱,如此容易缩减或消失,容易受时间、空间和种种心情的影响。”而阅读,“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圣人贤哲敞开心扉地对话”。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虽然我们寄居在世界一隅,终此一生只得着三五好友,更难觅半个知己,但在书中我们能遨游宇宙,突破次元,穿越时空;对话古圣先贤中外哲人,交锋思想,突破自己。

大成书院

大成书院

扫描二维码关注

泉州大成书院

国学 | 阅读 | 作文

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作文写不好,“请别教他作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ce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