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体验生活家长会发言稿0824
家长们,下午好
我是咱们班的数学,邓老师
肯定是一种缘分,让我们今天相聚在此,并将在以后的三年里携手前行,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
我今天的家长会发言题目是数学源于生活。
很普通的一个标题,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数学就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会留意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那我们来看看一年级的数学书要准备学习什么内容?
我们来看看第3、5、6、8单元都是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单元,一直以来计算都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我们一年级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整个小学阶段最基础的内容。
本学期两个难点是“左右”和“整时”。“左右”的认识和分辨,利用左右手辨认。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学会换位思考。
“整时”的认识,在生活中更多是手机、电子表的电子计时法,而教材上需要孩子认读中表盘上的时间。
但总体看起来,一年级的数学好像也不难。
很多家长提前给孩子进行幼小衔接,学习了一些数学的内容,
但在我们的数学书上是这样的要求写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数字,
这是家长们假期里给孩子做的计算题,这是我以前给孩子们做的计算题,这是我以前给孩子们做的数学作业,......所以数学的学习不只有计算,而是在于学习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说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大家可能发现在做这样的数学作业时,对孩子们的画图能力要求比较高,是的,现在的数学学习、还是期末考试很多需要考察孩子们作图能力,观察分析图文信息的能力。
以上这些,用2022年颁布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来说就是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简单讲说,会计算是一种运算能力,往往很多家长片面的认为运算能力就是代表数学能力了,当然计算非常重要,但这知识基础。实际运用才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孩子知道为什么这道题用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计算,明白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展现的是一种推理能力,说明孩子理解这道题中蕴含的数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拓展提升。所以我们设置这样的数学作业是对孩子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听了这些,是不是感觉数学一年级的数学也不简单......
有人可能会问,小学不都是要求“零起点”教学吗?是的,我们的确是零起点教学,但是即使是零起点,你也不要忽略了孩子已经六岁了。
六岁儿童在感知觉发展、认知发展、精细动作、言语与沟通、社会交往、生活自理、情绪与行为管理等等方面绝对不是一片空白,孩子在这些领域的正常发展都是我们入学后的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所以,零基础教学也是有基础的,零起点的课堂也是有起点的!
在这里,跟数学学习关系比较密切的精细动作,我详细讲一下。
这个图中的孩子在用尺子画线,但是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不好,不会使用尺子。在绘画、涂颜色的时候要涂在线框内,但边界感弱的孩子会涂到格子外面。写字时笔画长短。提、撇、捺、勾没有出锋、轻起笔,而是顿笔结束。观察能力弱、手腕、手指灵活度低的孩子写不好字。
这是前几天寄宿体验生活孩子们写的数字,对比这两个孩子的书写,第二个孩子在数字1、2、5发现他的手腕灵活度、观察能力比第一个孩子弱。
所以我们数学在课堂也会对孩子们的精细动作进行教育指导,细致要求落实。对精细动作的关注,其实就是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有这么一个说法:低段抓习惯,中段正态度,高段重品质!所以,希望家长们也同样重视一二年级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们精细动作的要求落实。
小结:一年级的数学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和习惯
口算提速方法:
1、数字书写的速度,数字书写直接影响答案的书写。
2、会数的分与合,熟练数的分与合,就是一种加减法运算。
3、口算形式多样化。听算、写算,看算式报答案......
4、优化计时。每一次练习都要给孩子做个小结,问孩子:这次为什么做得快,或慢?为什么正确率提高,或错得多了?
今天放假回家,给再做的家长们布置点作业。
假期作业:
1、准备书皮、两本田字格拼音本、口算练习、同步练习。
2、学会数数(0~20),认识数字宝宝0~20。能快速计算出20以内的加减法更好。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正确辨别“左右”,认读钟面(整时)......
分享完毕,感谢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