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风居住的街道看场电影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

作者: 麦穗和猫i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21:05 被阅读60次

      初中的时候就听说过一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而我不知道是哪听说过这句话的,只是隐隐约约有点印象。后来,到了大学,有一次去图书馆看到了《在天涯》,然后随便翻的时候被吸引了目光。诗中这样写道“万物正重新命名,尘世的耳朵,保持着危险的平衡,这是死亡的钟声。”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

    我无法想象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我只是在想是怎样一个人可以写出这样让人觉得既清晰又朦胧的句子。我上百度搜了一下北岛的简介。百度对他的简介并没有多少。只有寥寥几句。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湖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定居香港。著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散文集《蓝房子》《午夜之门》《时间的玫瑰》《青灯》和小说《波动》,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等,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

      而后来,他却成了我唯一一个除了海子以外喜欢的现代诗人。但可笑的是,竟不是源于他的诗歌,而是源于他的散文,此后才开始慢慢读他的诗。后来又看到新闻报导说虽然北岛虽以诗人著称,但他之所以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确是因为他的散文而不是因为他的诗。

      与现代诗相比,我比较喜欢古诗词,可能是由于现代诗人抒发的感情太过于明目张胆却抛弃了古诗原有的音韵美和格律美。还记得自从1923年以闻一多和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出现后,闻一多先生开始提倡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我看来,北岛是一个极少数集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诗人,他的理性让他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回答》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诗中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让我觉得震撼。正如外界对他的评价“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

北岛和芒克这两个还未出现在中国文坛上的青年就说:“如果将来中国出现一场自由化运动,他们愿意为之献身。”没想到北岛后来的漂泊流亡生活真真切切地印证了这句话。989年,北岛因故移居国外,一度旅居瑞典等七个国家并进行创作,寻找机会朗读自己的诗歌。1990年,移居美国的北岛任教于加州戴维斯大学,同年在北岛的主持下《今天》文学杂志在挪威复刊,而在1994年,北岛返回中国的时候,在北京入时被扣留,遣送回美国,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后来,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才在杜伦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2001年10月,回国为父奔丧次年宣布退出中国人权。直到2007年,北岛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才正式搬到香港与其家人团聚,结束其近20年的欧美各国漂泊式生活。

        北岛是幸运的,因为漂泊流浪没有磨灭他对诗的向往。北岛也是不幸的,近20年的漂泊式生活早已让他白发苍苍。正如他所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gr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