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静一样,同情、怜悯或恻隐之类的情感也通常缺乏戏剧性,因此,你的任务就是找到一种方式来增强戏剧性。坦白说,我很难在已出版的书籍中,找到一个以同情为主要情感的段落,这致使我认为或许同情不会产生很好的戏剧性。
安·泰勒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原因在于她非常擅长为人物制造各种情感,但却是通过一种含蓄务实的方式,这能直击你的内心深处。下面的场景来自她的小说《呼吸课》(Breathing Lessons)。主人公玛吉(Maggie)正坐在医院候诊室里,旁边还坐着两个陌生人——一个女人和一个身穿连体工装裤的男人,从附近的屋子里传来了护士的声音,她正对一个患者说话。
“现在,普拉姆(Plum)先生,我给你这个瓶子去接你的尿。”
“我的什么?”
“尿。”
“这是什么?”
“这是用来接尿的。”
“大点声——我听不清。”
“尿,我说。你把这个瓶子带回家!你把尿液装在里面。二十四小时的尿液!你再把瓶子带回来!”
在玛吉对面的椅子上,坐着这位患者的妻子,她尴尬地笑着。“他就像个聋子,”她对玛吉说,“每句话都必须喊得让所有人都听见。”
玛吉笑着,摇了摇头,除此之外不知道怎样去回应。这时,穿工装裤的男人动了动。他将长满汗毛的大手放在膝盖上。他清了清嗓子。“你知道,”他说,“这太滑稽了。我完全能听清护士的声音,但她说的话我一点也听不懂。”
玛吉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她放下杂志,在手提袋里摸索着纸巾,那个男人说道:“女士?你还好吧?”
她无法告诉他,是他的善良打动了自己——如此体贴细致,而他外表看起来完全不是这样的人……
为了使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患者的妻子——不会觉得丢脸,这个男人假装听不懂护士在说什么,他的同情心感动了玛吉。这个穿工装裤的男人不是叙述者,所以这个人物说话时,我们无法从内部感受他的同情心,但通过他的对话和玛吉慌张的反应,我们无疑能感受到这种同情。他的同情只通过一句话来表达:“我完全能听清护士的声音,但她说的话我一点也听不懂。”
有时,无须多言,一句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