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写文日更,经历了三种心理变化:相信--怀疑--习惯成自然。
历程:开始写文的时候,存货较多,一天一篇,OK。三个月后,江郎才尽,日更难以维持,怀疑日更的合理性,文章开始断断续续,三五天出一篇。又过两个月,认识到不能日更完全是思想懒惰,自己给自己偷懒找的借口,于是每天学习,持续输出,日更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持续地做一件事情,在时间复利的杠杆下,这件事情的反馈最终会变成一个很大的体量。
在减肥的赛道上,每个选手最初都是带着誓言减肥的心态,然而半年后能减下来的,是那些仍然在定时有规律的健身和合理饮食的人。十年后再去看这群人,能始终保持身材的,就凤毛麟角了。
高中复读的时候,我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个方法,将做错的题重新做一遍,我在班上是执行这个策略最彻底的一个。每天,我将理科类的错题,在不同的笔记本上重做一遍,当时是带着仪式感做的,每一个字都写的很工整。两个月过后的模拟考试,我就考到了班上的第一名。到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考数字时,我用了70分钟做完了题目,我旁边的冷姓哥们(上了清华)比我大概多用了15分钟。那次考试,我数学满分,考到了学校第9名。将错题一字不落地重做一遍,这个习惯我坚持了一年。
写作对我们来说是业余or专业?是赚点零碎钱,还是日进斗金?
林丹进体育馆打球,人家给他给钱,我们进体育馆打球,自己出钱,人家专业,我们业余都算不上。
易中天要出一本书,出版社抢着和他签,一个比一个给的价钱高,我们要是出书,说不定还得自己掏钱找资源。人家是专家,我们业余。
我们花钱打球,花钱出书,心里乐意吗?当然乐呵呵,这就是业余的心态,业余的心态自然成就不了专业的素养。
我们看看专业的人都付出了什么?以球星科比为例。

科比著名的“6-6-6”训练方法,每天6小时,每次6个阶段,每周6天。每次内容包括:
1、跳上箱子随即跳下(每个箱子的高度不同);
2、30码的急速跑;
3、加速跑;
4、最大运动量的举杠铃等;
5、深蹲400次;
6、卧举300次。
比赛期间,科比参加湖人的球队训练,当暑假期间,多年来,科比风雨无阻进行“6-6-6”课程。
科比的训练理论很简单:按照计划塑造个人形体、力量、技术等各个方面,用超出常人的毅力换取球场上霸权。 科比训练的刻苦程度,在现役球员中非常罕见。若是将我们的国足拿去作比较,提鞋都不配。
所以在写作这个事情上,一开始就要以专业的心态来面对,将自己的愿望强化,将一切不可能整成可能。将眼睛盯着未来,而不是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成为一个思想输出、写作的专家,二三年我觉得很难,不过若是你的计划是写五年、十年、二十年,那么今天那些业内的知名大V,都不再是你的对手。想想十年后的自己,就是某个领域的王者,君临天下,光芒四射。
聚焦到某个领域,学习,接受,思考,筛选,甄别,再做出自己的理论体系,然后输出,成为当之无愧的王。日更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输出倒逼有价值的输入,使你养成思考学习的习惯,让这种习惯深入意识,以至于生活中的各种观察都能成为写作的素材。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境界,随感、随悟也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