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玩艺术品
清三代瓷器的巅峰,唯美的典范!

清三代瓷器的巅峰,唯美的典范!

作者: 荒唐忆梦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09:51 被阅读0次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在歷史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稱為“康乾盛世”,當時社會開放,文人墨客加入進來,歐洲的彩繪技法也得到借鑒,瓷器制作工藝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清朝是中國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時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頂峰品種繁多,千姿百態,造型古拙,風格輕巧俊秀,技術上講究精工細作,不惜工本。康雍乾三代的能工巧匠在繼承和發揚明代傳統的青花、五彩技法的基礎上,創新了絢麗多彩的粉彩、琺瑯彩、古銅彩技法,還出現了多品種的單色釉;而鏤雕、轉心的工藝技法,以及仿古、仿前代名窯技術堪稱壹絕,達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

“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康熙仁厚大度,雍正嚴謹精細,乾隆倜儻灑脫。官窯作為官家企業、皇家窯口,所燒制的瓷器與皇帝喜好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因此,這三位皇帝的性格差異不但表現在各自鮮明的執政風格中,還影響到了其官窯瓷器的制作。

清乾隆 仿汝釉双绶带耳汉壶尊

本品形直口鼓腹,颈部贴塑双如意绶带耳,通体施仿汝釉,釉层平滑滋润,器身光素不事雕饰,色泽青灰,苍雅静穆,光泽厚润柔和,由于釉水流淌,双耳及口沿出釉层较薄,露出褐色胎体,极富天然韵致,釉层布满稀疏开片,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底足圆润而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效果,观之古意盎然,犹可辨赵宋遗韵。清文件记载分析,乾隆一朝烧制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本作底款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篆法精妙,笔力遒劲,为典型乾隆早期风格,正是此时典型之作。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轴头罐

本品形制新奇特异,卧足寰底,下腹微凸,出沿,直颈中空,带盖;因形制颇似画轴,故名轴头罐。盖部以青花绘就缠枝菊花,配花卉纹,罐身通体亦以缠枝藏品征集:{一叁壹〇}一柒一【叁〇〇肆】花卉纹,辅以菊花为饰,纹饰转折,婉约有致,青花发色深沈浓丽,画笔似具有意点染,为仿前朝永宣瓷器之故。底施白釉,正中双圈内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罐高15.6、口径18、足径12.8厘米。这件粥罐,形为直口,圆肩,鼓腹渐收,底为康熙特有的两层台式圈足。器身刻大叶缠枝牡丹纹,刀法娴熟,纹饰清晰。外罩青釉,釉汁匀净,色泽青绿。器内白釉坚致、披光感强并多棕眼。外底白釉下,暗划双栏圈,具有康熙瓷的典型风貌。此外,特别之处是胎釉交接处有锯齿痕现象。

锯齿痕,通常被认定为只出现在乾隆朝的仿官、仿汝及豆青釉、茶叶末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上,并被学术界举为断代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康熙和雍正两朝的高温颜色釉瓷上,亦会出现锯齿痕现象,此为一例:口端与足露白胎,在胎同釉的交接处均露有明显的锯齿痕。口部锯齿痕较粗率,而底部两层台式圈足处的整圈锯齿痕,同雍正、乾隆朝的锯齿痕相类,极为细腻、规整。

清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纹饰、内容、手法最为多样,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点。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耕樵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最为繁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禄、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

中国制瓷业经过漫长发展后,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达到历史顶点,无论是斗彩、五彩、素三彩,还是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质量和数量都为前代不可比拟,当时的官窑瓷器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清三代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清三代瓷器受追捧的另一个原因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藏家的构成和收藏方式日益发生变化。新兴的收藏者与传统的收藏家不同,传统的收藏家更多是出于爱好、家学或保存家业等意愿来进行收藏,而新兴收藏者把其他经济领域的投资方法移植到古董市场中来,更多地是把文物古董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当作投资前景的研究,更多地把文物古董鉴藏当作产业来建设,换句话说,新兴收藏者的投资目的更为显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三代瓷器的巅峰,唯美的典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sc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