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感觉自己的时间被切割的很零碎,在产假期间特别明显,而当时对自己最大的挑战就是难以快速专注于一件事情中。
现在重新出来上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因工作性质,上班时完全不能做跟个人有关的事情,所以如何有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就成了当务之急。
那么,仅针对现阶段我能掌控的业余时间来说,我面临着哪些问题呢?
【1】时间碎片化,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大块独处时间
【2】通勤时间长,疲累感影响自己的行为习惯
【3】家庭、育儿陪伴、个人提升之间的平衡水平有待提高
【4】时间管理方法有待升级迭代
针对这些已经凸显出来的问题,我进行了哪些行为改变呢?
首先就是思考自己所能利用的所有时间,然后进行分配管理
我的上班时间是早上10点到下午五点或六点,那么属于我能支配的时间就很清楚了。
早上一般都是六点多到七点是属于宝宝的,七点开始自己的洗漱,吃早餐,准备上班需要带的物品,然后8点钟准时出门乘坐地铁。
在坐上地铁前,一般都是边走边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
上班路上乘坐地铁的通勤时间我会安排给阅读电子书,目前我是通过微信读书来进行阅读的,这是一个很方便的软件,可以标记,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灵感。可以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直观有效看到在读书上使用的时间。还可以多终端同时使用(周末在家时可用平板阅读,也可以kindle上用网页版登陆微信读书进行阅读)。另外携带方便,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了,不需要多带其他物品,每天一个背奶包都已经很重了,实在不愿再携带任何一个多余的物品了。
下班后的通勤时间我一般都是用来构思想要输出的内容,在手机备忘录里进行编辑整理,现在的我学着最大程度的利用好我的手机的价值,避免自己沉浸于各种短视频之中,避免自己沉浸于短时愉悦中。
到家后,在孩子入睡前,主要就是分配给家庭和孩子的时间了,在此期间会一家人一起吃饭,陪孩子玩耍,哄睡等一系列事情。
在宝宝睡着后,就是自己的洗漱护肤时间,洗漱后我会再对一天的事情进行总结,主要方式就是写手帐,对提前列好的 TO DO LIST 进行打勾,完成的打对勾,没完成的打叉叉,然后分析后续应该怎么做,我会在前一晚列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这样第二天目标感就会比较强烈,也避免不知道做什么而浪费思考的时间。
当然,疲惫的时候也会允许自己看看朋友圈,刷刷简书,小红书,微博这些社交软件,劳逸结合。
我看过的那些关于时间管理和个人提升方面的书籍告诉我的道理
【1】现在更注重于投资自己,我开始相信时间的复利效应,做一个长期主义者,知行合一。
【2】主动寻求改变,化被动为主动,努力增强个人核心竞争力,主动学习是自我成长最有效的方式。
【3】发觉自己生活中的可折叠时间,做一件事最好有多种效果,前期必定很难达到,但要有意识的改变。
【4】不必苛责于完美而怯于迈开开始行动的步伐,完全可以边行动边完善。
我还在前行,我仍在努力寻求改变和突破,我期待成长路上的各种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