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仍在看《病者生存--疾病如何延长人类寿命》,我对书中一些观点和理论很感兴趣,遂记录、摘抄、缩减一二。
对于人类从四足行走变为双足行走的原因,传统观点是“稀树草原假说”。这一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我们的类人猿祖先之所以放弃黑暗的非洲森林,迁徙到了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上,也许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了大规模的环境变化,从而驱使他们做出了这种选择。在森林里,食物品种丰富,各种水果、坚果和叶子一应俱全。但是当他们来到热带稀树草原以后,生活顿时变得艰难起来,所以我们的祖先不得不寻找新的途径来获取食物。
非洲稀树大草原上阳光强劲毒辣,而那些勇士在户外狂奔、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身体过热致死的危险,所以他们最终脱去了毛发,裸露的皮肤可以帮助他们的身体散热降温。
但是伊莲·摩根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她并不买“稀树草原假说”理论的账。她在《女人的起源》一书中强烈谴责了“男性的行为是人类进化的驱动力”的观点。人类开始用两条腿走路,这样我们就能比用四条腿走得更快?那好,跟猎豹赛跑你能赢吗?甚至一些速度较慢的四足动物也能跑得比我们快。我们脱去毛发是因为男性在追捕羚羊时太热了?那好,为什么女性的体毛比男性的还少呢?那些在热带稀树草原上奔跑的其他没有毛发的动物又该如何解释呢?没错,这一理论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所有无毛发的哺乳动物都是水栖动物,或者至少喜欢在泥浆里玩耍,比如说河马、大象和非洲疣猪,但是不存在任何一种无毛发的灵长类动物。
《人类在哺乳动物中的地位》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是唯一有皮下脂肪的陆地哺乳动物?当你捏起你家小狗或小猫的毛皮时,你就能感觉得出皮包骨头与皮肤下面附着脂肪的不同。海洋生物学家,他立即联想到了水生哺乳动物,比如河马、海狮和鲸鱼,所有这些动物都有皮下脂肪。他认为只有一个原因能够解释为什么人类会具有原本只有水栖或者半水栖哺乳动物才具有的特征——人类曾经有过一段水栖或者半水栖的历史。
那就是水猿。
首先,水猿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和许多其他水栖哺乳动物一样失去了皮毛——可以减少水中活动的阻力,流线型的身体使我们在水中更加自如地活动。其次,这一理论还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的鼻子高挺、鼻孔朝下——这使我们可以潜水。其他唯一有突出鼻子的灵长类动物(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有着与其鼻子的特点很吻合的名字,叫作“长鼻猴”,而它恰好也是一种半水栖动物,能够用两条腿瞠水过河,并且擅长游泳。
再次,水猿理论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会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就像其他水栖哺乳动物,比如海豚和海豹一样,我们在水下游动时,皮下脂肪可以帮助我们保存热量。人类的婴儿在出生时也比刚出生的黑猩猩或者猴子拥有更多的脂肪。这些脂肪除了让婴儿保持温暖以外,它们也有助于婴儿在母亲腹中保持漂浮的状态。由于脂肪的密度比肌肉小,所以体内较高比例的脂肪可以增加身体的浮力。
最后,现在的水中分娩的诸多好处-不仅是对产妇还是婴儿,也支持水猿理论。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自身溯本求源的探索,或许有一天人们会探索出一套“完整完善”的人类进化史。这很值得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