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答如流和死寂无声

对答如流和死寂无声

作者: yhj灵 | 来源:发表于2016-12-27 20:36 被阅读0次
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对答如流,这是许多老师,特别是公开课上的老师所希冀的。但是,不论学生回答的答案是对是错,这“对答如流”,都是挺可怕的事。

这“对答如流”,如果答对了,说明这问题太过简单,不值一提。老师为什么要提?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老师是不管不顾的。

这“对答如流”,如果答错了,说明学生不但没有思考的习惯,而且对这“对答如流”式的回答习惯了,老师从不去纠正,觉得这么热闹着挺好。学生呢,也乐得一起热闹热闹。只不过,这些老师的课堂,纪律经常是失控的。

对答如流应该不止这两种,但从所举例的这两种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对答如流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奇怪的是,许多专家名师为什么就极力倡导、赞赏呢?还美其名曰“课堂平易”,“气氛活跃”。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在当前教育研究领域,并不被太关注。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这“思维”大多时候被“人文”遮蔽了,被“感情”遮蔽了,却没有去想,这“感情”本身也是人的心理活动,也需要思维的介入。

思维是语文教学迈不过的槛,思考什么?依据什么思考?如何思考?如何引导思考?这一连串的问题本身,比这问题更复杂——因为,这问题的基础得建立在语文科上。

与对答如流相对的死寂无声,在课堂上也经常出现。

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大多数同学沉默无语,或全班同学都死寂无声,目光呆滞地坐在那里。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老师所提问题难度过高,要么是老师提问题太过宽泛。前者,老师对学情把握不够;后者,是老师对教材把握不准、不透。

还有第三种死寂无声的原因,老师向来没有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要么是填鸭式教学惯了,要么是不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也无从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对答如流和死寂无声,不想竟然在这里汇合了。

思考、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考量,比如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对照的反复比较,比如初步逻辑推理(对比、类推、综合、分析)的引领,比如初步鉴赏方法的示范……这些,这么一点文字无力论述了。

相关文章

  • 对答如流和死寂无声

    这“对答如流”,如果答对了,说明这问题太过简单,不值一提。老师为什么要提?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 随想—诗

    灰雪 红袍 白毛 风呼啸 割颊 界无声,心死寂 独自 脚下 咯吱 艰难路 无泪独行

  • 死寂

    我面朝天花板躺在床上,心想,这下完了,要交代在这里。 身体不能活动,像小昆虫陷入蜘蛛网,我屏住呼吸,假装床上没有人...

  • 死寂

    一座城市 欲望的容器 每一个角落都在喧嚣 像是一片狂风肆虐的沙漠 漫天飞尘,东奔西跑 被风裹挟,无明无识 一大片,...

  • 死寂

    像是阳光下风中飘扬的叶 借着太阳的光假似波光粼粼 像是悬浮在空中的曲折的河 蜿蜒在云间状似大江东去 像是暗夜里孤号...

  • 死寂

    我回到家 只有一盏孤灯有着气息 在哪儿闪着 闪着闪着 我的呼吸跟着上下蹿 什么也不做 只是凝望着 墙上那张老旧的遗...

  • 死寂

    1、 父亲打来电话说,二爷要从国外回来,叫我和弟弟去接机。 这个爷爷很神秘,听母亲说我四岁的时候他就出国了。我记事...

  • 死寂

    如果我死了 你是否会升起一丝哀愁 因为我,你是否真的忧伤过 独留心间片刻 曾经的誓言变谎话 剪掉了长发变短发 你一...

  • 死寂

    繁星不再高悬夜空 残垣断壁托不起巍峨的砥峰 琴声呜咽 如丘而止于空中 一丝倦怠登顶云霄 倏尔倾下比似泄洪 吻过沉寂...

  • 死寂

    黑夜每晚盯着童年 打断孩子与胡同的话题 回声立刻止住 每条路都铺成台阶 暗光下若隐若现 最勇敢的耗子 影子忽然转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答如流和死寂无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pe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