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与伴侣建立真挚的亲密关系,了解到爱的真正目的,踏进灵魂关系大门的书。对处理亲子关系、同事关系也很有帮助。
很喜欢每一节内容前面的几句话,精致而带有一针见血的通透。
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作者用月晕现象来比喻双方互相吸引的阶段,很是贴切。相爱时的你侬我侬,看对方什么都是优点,眼神里都是欣赏与爱意;婚后柴米油盐酱醋茶,满眼都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能。月晕已逐渐走向幻灭。如果能扛住幻灭期就跨入了下一阶段了。
我和娃爸也是如此,刚结婚那两年,所有的所有都那么美好!再几年,幻灭来了,他怎么就不能帮忙拖地洗碗呢,怎么不会教育孩子呢,在我生气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弯下腰低下头哄哄我?……其实,那么多怀疑那么多恼怒,是因为有太多期望,就像书中所说“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在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伴侣的改造计划又全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幻灭就到来了。
期望与要求可分为明说和暗示两种方式。而我不喜欢明说,总是希望他能心领神会,满足我的一个又一个需求,几乎要求他会读心术,能够知道我的每个想法。过多的期望会带来失望与愤恨。有几次吵架之后不想回家,愤愤的想,他怎么这样,怎么与之前的那个他不一样。生气可以迁怒于他人,从而掩饰自己内心对自我的不满。大多时候,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生气确实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现在的我们再遇到意见分歧导致的不愉快,会有意识控制自己,不在事件的当下唇枪舌战,让事件“冷却”一会儿,然后从各自的角度分析,平静地说出各自的想法,最终达到和谐状态。正处在内省阶段时,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回应的方式。逃避解决不了问题,要学习“穿墙而过”的艺术。
过多期望带来的影响,对伴侣如此,对孩子对朋友同样如此。如果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个又一个的高期望,用平常心陪伴孩子,真诚地接纳他的“不尽我们意”,时刻记住建立联结与信任,亲子关系也会更加亲密。如果我们对待朋友,只做好我们该做的部分,不去想对方应该如何不该如何,真诚可以赢得深厚的友谊。
投射理论,我们所看到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我们怎么评论别人,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如照镜子一般,照出自己平时不易察觉的缺点。你的心便是你的世界。这一理论对于维持好任何一种关系都很有帮助。
吸引我读下去的还有“受害者监牢”“左右为难”“对家庭的死忠”“牺牲者心态”“量子隧道”等等,每一段内容都很有收获。这本书,我还会再读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
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我们能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受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