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单🔅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荐书
20岁之前别轻易打开这八本书,太早的邂逅反而是一种遗憾

20岁之前别轻易打开这八本书,太早的邂逅反而是一种遗憾

作者: 乐之读 | 来源:发表于2016-07-30 14:33 被阅读14139次

我们爱书之人,在各自阅读的经历里,总会遇到这样的状况:读完了,却不知道这书究竟想表达什么;或是自以为明白了这书所要表达的意思,过了几年回头一看,发现自己原先的感悟是多么的浅薄。

“没有观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

虽然说开卷有益,是没有前提条件的。但很多书,还是需要等到合适的年纪再看。以下这八本书,如果你曾在20岁之前翻开过,也没有大碍,只是建议不要就此把它们锁入尘封的书柜里,如果那样,太早的邂逅反而会成为终生的遗憾。因为20岁之后重新打开这些书,你很可能会有全新的,甚至是颠覆式的体验,那些原本藏在书里的精妙和深刻,会在你日渐成熟的心智和感知上浮现。至少对于我这样天资不属极端聪颖,也不算愚钝的读者而言,体会颇深。


1.《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 阿来

我已经记不起第一次看《尘埃落定》是在什么时候了。只记得自己中学时是《科幻世界》的忠实铁粉,那时的主编叫阿来。这本书,是阿来拿到茅盾文学奖的巅峰之作。于是我就看了,然后,我连自己曾经看过这本书的事儿都忘了。

直到近年,重新打开这本书,看了几页,才逐渐意识到,这书也许自己曾经看过,可硬是回忆不起确切的情节。这感觉类似于某些时刻的某些场景仿佛曾经经历过,但又不能确定,曾经的经历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里。

第一人称的视角,主角还是个傻子,写法自然而然的就得带点奇幻的味道。大多数正统的书评会写:此书写的是西藏的土司制度被时代淘汰的历史故事,通过描写土司时代官民矛盾,兄弟斗争,反应了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等等。但我的思考,会更深入一点: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傻子的视角来写?为什么是“尘埃落定”,什么是“尘埃”,落定于何处?为什么傻子会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觉得这些问题的答案才是阿来在字里行间深藏的意义。一个人置身于自己的时代,所见所闻所思都会被束缚于其中。能看清时代未来的发展和走向的,必须有超然物外的大视野。和这样的大视野大格局相比,正常人所热衷的利益、斗争、恩怨、胜负都犹如“尘埃”,扬起片刻的喧嚣后就会落定不见。而“我是谁”“我在哪”这样的根本性大问题,正常人都以为自己知道而不屑去想,实际却是被“尘埃”蒙蔽了双眼和内心,书中的傻子主角有着超然物外的大视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这些根本性问题的疑问和迷茫,这些疑问和迷茫,又帮助傻子更靠近这个世界的真相。何谓“傻”?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类似,切莫轻言傻。科学探索和哲学思考,对探索世界的真相而言,缺一不可。

这样的书,我自认没法在20岁之前看懂。没有理解的烙印,那被遗忘在记忆的角落,也就自然而然了。


2.《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

第一次读这本举世闻名的大作时,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深陷于冗长的、重复的名字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头疼不已。勉强支撑着读完后,如释重负,脑海中依稀留下了些“孤独”的片断,便难以再继续思考下去。

近年来,重读之后,才对这本传世之作有了新的理解。

诺奖级别的文字,有着高级文字所共有的特点:“不动声色的力量”。文字平淡地讲述着一个家族的生活琐事,记叙着生老病死,穿插着奇幻的异事,荒诞不羁的戏谑,字里行间却建构了给读者思考和想象的巨大空间,类比的,隐喻的,影射的,让我享受着思考的快乐,在思考剥开文字的表层进入深处后感悟到深刻的意义,回味无穷。

百年孤独的题眼,不在孤独,而在另两个字:“轮回”。百年间家族六代人的命运,循环往复,拗口的重复的名字,最为直接地隐喻着命运转盘无情地轮转,把这个家族禁锢在轮回的魔咒中。家族如此,小镇如此,民族如此,国家如此。家族成员的性格、命运,小镇的创立、发展和衰败,国家、民族和政治斗争的血腥、残酷和黑暗,都深陷在轮回魔咒的死循环里。

思考轮回的原因和打破轮回的方法,在我看来是最值得反复赏玩的精华部分。虽然最终家族和小镇的结果都无比悲情和绝望,虽然书中好多主角都为打破轮回做出各式各样的努力最终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其中唯一一位脱离家族命运的人,或许就是马尔克斯仁慈地给陷入黑暗的人们指明的那个光明的方向吧。


3.《局外人》

《局外人》 加缪

第一次看加缪,内心是有些无语的,想不太明白为什么这样的小说——篇幅短小,情节普通,文字干燥,还有个奇怪的主角——竟然能享有盛誉。

今年重看时,蓦然发现了自己当时的浅薄。出现在我面前的,已经不是普通的作家加缪,而是伟大的哲学家加缪,在他庞大而深邃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以克制的笔法,随意地挥洒出一些世俗的文字时,便出现了《局外人》这样的神作。

翻了很多豆瓣的评论,都是类似的感觉:太表面了,太浅显了。几乎所有的理解,都是基于文字表层的。人们聚焦于讨论陪审团制度对默尔索的审判是否公正,或是热衷于批评默尔索的离群索居、薄情寡欲,甚至把他和青春期的叛逆、自私的任性联系在一起。

要看懂《局外人》,需要先理解加缪以存在主义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加缪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萨特的存在主义,核心是“虚无”,没有本质的存在是虚无的,但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作为自由存在着的存在方式,来实现超脱于虚无的存在。加缪的存在主义,核心是“荒诞”,荒诞的起因,是“人对世界的理性和幸福的热望,和这个非人的毫无意义杂乱无章的世界”之间的矛盾。而面对这个荒诞的世界,萨特选择的是改变自己,加缪选择的是反抗世界。这也是两位好友最终分道扬镳的原因。

点到即止,对于具体的《局外人》,我会专门写一篇长文作为书评。


4.《活着》

《活着》 余华

第一次看余华时,只记住了一个“惨”字,郁闷之余,也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点小确幸。去年重看时,才明白余华想表达的,远非惨字可概括。

层出不穷的悲剧,每当觉得悲惨的主角已然跌落人生谷底,理应触底反弹时,却发现这悲剧只是之后更大的悲剧的开场。更为残忍的是,那些在底层挣扎状态中仅存的一点点勉强能抚慰人心的温情脉脉和粗鄙简陋的卑微小幸福,竟然都在刚刚开始发出一丝温暖的时候,就被余华用平淡而冰冷的笔调,毫不留情地迅速地杀死。

这样的手法,比《百年孤独》里的家族式诅咒更为残暴,比《平凡的世界》里的艰苦生活更为无情,也比《穆斯林的葬礼》里的悲剧更为冷血。余华完全扮演了一个残忍的刽子手的角色,毁掉读者的一切幻想,只留下错愕和绝望,和依然屹立不倒,继续“活着”的主角。

余华用激烈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书外的世界,人们看似总在为“活着”赋予各种光鲜的意义和梦想的寄托,实际上,人世间的各种苦难从未离任何人远去,它们披上悲剧的隐形衣,躲在成功的光环所照耀不到的阴影里。既如此,那生存的意义又是什么?余华告诉我们: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是一段初读时让人倍感无奈和压抑的话。然而,反复咀嚼体会,便能感受到,这段话的背后,并非平庸和消极,而是超越了浮华和苦难的虚妄表象的,生命真正坚强的力量。


5.《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毛姆其实有着诸多超越时代的优异作品,但最为人们所知的,还是这一本。其中的原因之一,也许是此书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高级版的鸡汤,而被那些所谓的执着追求梦想的励志派们所追捧。

我也是直到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深刻意识到自己误会了毛姆。这哪儿是什么追求梦想啊,这明明是告诉我们:如此这般极致的梦想,根本是无处可寻的。

文中主角斯特里克兰所追求的东西,是完全超脱于世的。这种形态的梦想,毫不理会世人的评价,无所谓成功,无所谓评价,唯一的意义,是梦想本身。它没有任何的起因,不是因为接触久了之后的习惯,不是因为千挑万选之后留下的最爱,也不是因为天赋异禀的擅长,梦想实现了自己因果链的闭环。许多人为了追求梦想,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然而,书里的梦想,不仅甘愿牺牲自己,也不惮于牺牲别人。甚至这种牺牲,连任何形式的选择过程都被直接忽略。

那句随处可见的“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在我看来,其实有另一层意思。斯特里克兰并未在六便士和月亮之间做选择,而是月亮选择了斯特里克兰。而对其他人而言,根本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正如毛姆所言,做出决定的并不是人本身:

我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其实做出决定的不是我,而是我内心某种更为强大的力量。

为此书我写过专门的长评,传送门在此:《这样的梦想无处可寻,只能等待被她临幸》


6.《永恒的终结》

《永恒的终结》 阿西莫夫

对于时空旅行的概念,我最早的体验来自于《机器猫》,围绕着耳熟能详的时光机的诸多小故事,藤子不二雄先生构建的是一个单一空间和无数时间点组成的时空模型,每个时间点存在的事物相互独立,但受到单一空间因果链的约束。最经典的是一个好多不同时间点的机器猫在某晚频繁穿越的小故事,机器猫很多,但因果链很强大,逻辑是完整的,因此看的也很晕。我看书的时候喜欢多想,即使是小时候看漫画也不例外,那时候看机器猫的时空旅行就总是觉得很不舒服,长大了之后知道了原因,就是这种时空观绕不过去的梦魇——“悖论”。

第一遍看《永恒的终结》时,我联想到了机器猫,并产生了类似的“不舒服”的感觉,但并未深想。而近来再看时,我才意识到:阿西莫夫的这本几十年前的经典,可以说是把这种时空观的所有关于悖论的方方面面展示到了一种极致。

未免剧透,只说说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时间旅行必然是会实现的技术,因为时间毕竟是一种线性的维度。如果空间是单一的,时间旅行的悖论必然存在。解决这种悖论的方法是一只超然的无形之手在时空背后的干预尽量避免悖论和悖论引起的作用,保证各种因为时间旅行引起的因果链都能完美地闭合。但看完本书,或者自己思考,都会发现每一条因果链看似强大,其实本质还是脆弱的,有各种方法能导致其不可修复。而且时空旅行的次数和因果链的复杂度成正比,和因果链修复成功的可能性成反比。其最终结果必然导致整个时空因为因果链的无法闭合而频繁改变最终混乱到完全破坏。综上所述,我是觉得单一空间观是不靠谱的,平行时空必然存在,每一个时空旅行产生的变动都会产生一个新的平行宇宙。这是我所能想到的唯一的可能性了。


7.《中国大历史》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我从小爱看历史,但看的方向比较单一,一直都是从帝王能力,和战役胜负角度看王朝兴衰,而且热衷于白话版的当代人转述。所以当我第一次捧起《中国大历史》的时候,枯燥和无趣的感觉扑面而来,感觉黄仁宇太严肃了,为什么要把历史写的那么无聊。

直到近年来,开始看越来越多的严肃史书,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待这些历史读物的轻浮。

《中国大历史》,提供的是和传统热销史书完全不同的视角,没有任何刀光剑影,通篇在谈的,只有“体制”二字。从上层统治制度、底层管理模式、税收土地制度、经济模式、意识形态和道德体系等等角度分析王朝更迭的深层原因。印象较为深刻的,有唐朝组织架构的弊端导致的地方分权,有宋朝王安石变法失败是由于财政未商业化及金融管制手段和法治精神缺失之原因,有中国缺乏商业革命不能产生文艺复兴是因为地理环境和技术因素的局限,有明清“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的概括,有官僚层和农民层如“潜水艇夹心面包”的比喻,还有中国迟迟无法实现现代体制是因为国家无法在数目字上进行管理这条全书中反复提到的体制弊病等等。在对中国历史各代的体制问题的深刻反思,唏嘘中华民族错失的历史机遇之余,也可以对当代中国的诸多问题的产生原因有所理解,国之积弊,远非朝夕,亟需数代人甚至数十代人之努力才能有所改善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埋头往前所期待之风景,未必比驻足回首的感悟价值更高吧。


8.《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之所以把这本放在最后,是因为它和前面七本的属性不同。

我第一次看《穆斯林的葬礼》,是在中学时的某个阴雨绵绵的双休日。我蜷缩在沙发上,看了整整两天,心情和窗外灰暗的阴霾一般,压抑而沉重。当时我感到,如此深入人心的作品,是完美的,真不愧为茅盾文学奖级别的大作。

年长之后,忍不住想重温一遍少时的阅读快感,结果大失所望。

人物的立体化和复杂度,格局的时代性和价值观的普世性,这些就先不谈了,即使是霍达的写法本身,读起来就感觉大为别扭。时不时地有画外音跳出来,告诉我:这是好的,这是美的,这是对的……就好像是中学语文课本,老师生怕我们理解不了,而要我们把所有阅读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答案都记下来一样。且不说像海明威和雷蒙德·钱德勒这样巅峰的写法,连人物的心理描写都可以省略,即使是像平凡的世界和尘埃落定这种,国内茅奖水平的作品,也是不需要加什么作者的旁白的,无招胜有招,无声胜有声,小说情节流淌之处,读者的共鸣自然会油然而生,如果画蛇添足,那只能说明,作者的写作技巧,确实和一流作家有着难以逾越的差距。


当我们把看过的旧书尘封在阁楼时,当我们在追逐这一本又一本的新书时,我建议把那些青少年时代所读过的经典,都能拿出来再读一遍。我相信其中的大部分,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你甚至会感觉到,这是一本全新的书。太早遇到经典的作品,而且只是一锤子买卖,那样就真的太遗憾了。——“相逢,不如不见。


本人其它推荐书单:

为什么你们的书单都如此雷同?这里有排行榜上找不到的五本书

这份书单的八本书,没有鸡汤、没有成功学、没有工具书,只有兴趣

书单 | 东野圭吾的这八本书,你错过了几本?

相关文章

  • 20岁之前别轻易打开这八本书,太早的邂逅反而是一种遗憾

    我们爱书之人,在各自阅读的经历里,总会遇到这样的状况:读完了,却不知道这书究竟想表达什么;或是自以为明白了这书所要...

  • 给春天的四行诗

    /zaobubu 一 、 悬崖 别轻易 和正在开花的紫玉兰或者任何一朵春花邂逅 娇嫩的女子啊! 轻轻扭...

  • 别轻易翻动那本书

    就算把整个身体 碾碎成粉末 也未必能吃透 “爱情”那本书 实在是太厚重 艰深而复杂的一本书 人人都说爱情美 所以都...

  • 别轻易弄丢了那个对你好的人

    别忽略了真正对我们好的人 人生中,有一种遗憾特别让人痛心,就是我们轻易忽略了真正对我们好的人,而当你想要去弥补时,...

  • 没想好之前别轻易做买卖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把几个例子放在一起说一遍,感觉有点意思。 以前也说过的,玩人性类的项目,必赚,因为人人都有人性,谁...

  • 遇到“对的人”之前,别轻易妥协

    在长期主义之路上,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做时间的朋友。《价值》 在越来越快的社会中,有个不一样的声音“长期主义”、“...

  • 别轻易打开内心的潘多拉盒子

    丁真事件你怎么看? 一般只有抽烟的人或者以前抽烟的人才会使用电子烟。这是事件的现象,本质可能更可怕。 一个阳光少年...

  • 遗憾的邂逅

    《遗憾的邂逅》 你轻轻的唤我的名 一回眸 干净的衬衫 白净的皮肤 如春雨般洒满了整个心头 此后 如影子般追着你 仰...

  • 别太早睡

    现在我已经起床了,对,还没有过凌晨十二点,我他妈的就起床了,而且是自然醒,但是内心有一种荒芜和被世界遗弃的空虚感,...

  • 别高兴太早

    前段时间,美国司法部起诉中国军方人士,指控他们通过网络窃取美国公司的商业机密,中国当然是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强烈谴责...

网友评论

  • 尘尘尘尘:《百年孤独》感觉好长,难得看完
    尘尘尘尘: @乐之读 挺佩服你的
    乐之读:@春水绿 不长,习惯了里面的人名,读起来不难
  • 悦己者容Grace:手边正是《月亮和六便士》,这份书单读过的感叹,没读过的期待
    乐之读:@悦己者容Grace 感觉我最近写的几本书更好看
  • 布偶有点胖:收到官方书单专题了哈,以后有好书推荐投稿到书单专题哈
  • singral:其实人在每个生命阶段所理解的都应该是那个样子,并不意味着十年前的自己的肤浅和十年后的深刻,这本身就是没有对错的,十年好长,人经历了另一番岁月,岁月填充了和不断修整着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比如说“爱”这个字,在豆蔻年华和饱经沧桑之后又岂能理解相同?又岂能说少不经事时一切都是错误的不负责任地翻盘?人生的美好可能恰恰在于此。有没有这样一种习惯,现在总会翻出那么几首当年沉迷的一塌糊涂的歌曲反复重播,真的是听它的旋律或者品味它的歌词吗?我想只是当它就是那条时空隧道,把自己带回当年听这首歌的自己身边,那些故事还在发生。
    乐之读:@singral 说得真好:smile:
  • Mingjia:开篇第一句话貌似是我的座右铭啊😂
    乐之读:@Mingjia 哈哈,好巧
  • c153c9e51e3d:中学时看围城,都不明白为么这书收获这么多赞誉,现在再想似乎懂了。穆斯林葬礼,一直不喜欢,姐的价值观容不下它,呵呵。。
    乐之读:@浅步微行 姐的三观挺正的:clap:
  • 君惜竹:好的作品永远都活在懂的人的世界里~
    乐之读:@君惜竹 这话说得好:+1:
  • 虹树:我是六零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上中学时想看书没得看。《穆斯林的葬礼》是比我小八岁的弟弟在他还没结婚之前出了趟远门,买回来的,他跟我说“姐,该几好看啰,我看完给你看。”记得当时我边看边哭。都看完二十年了,真应该在拿来再看看,《活着》、《月亮和六便士》是儿子读大学时买给我的。《百年孤独》是女儿读大学时看的,我没看完。唉,不敢妄加评论,感觉读了就很幸运。
    虹树: @乐之读
    乐之读:@虹树 是啊,读到这些好书确实是一种幸运。在任何时间段、年龄段,我们都可以读书的
  • 光而不耀和光同尘:除了6、7其他的都翻过,《活着》《穆斯林的葬礼》还看过好几遍。的确,其他的都看不懂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就像读故事书一样!
    乐之读:@雨絮 是吗,是图书馆里找来的吗
    光而不耀和光同尘: @乐之读 额,不是有耐心,只是感觉好看。其实事实是,高中时除了课本。就只有这几本书可看了
    乐之读:@雨絮 看了好几遍,你挺有耐心的,嘿嘿
  • Hera0417:看完穆斯林的葬礼,只觉得自己对作者极力塑造的冰玉一点都喜欢不起来,无论什么时候翻这本书我都不会喜欢她
  • 爱问问题的孩纸:百年孤独给我感觉是孤独是最好的归宿,每一个人在命运的挣扎却在最后回到了同一个地方
    乐之读:@爱问问题的孩纸 诅咒的背后,和时代背景,国家背景都有关系呢
    爱问问题的孩纸:@乐之读 命运的线无法摆脱 大概是一种诅咒吧
    乐之读:@爱问问题的孩纸 是最好的归宿,还是无奈的归宿哦,我感觉书里的人物对这个归宿都很不满意
  • 奋进小伙伴:说的对,没有观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
    乐之读:@奋进小伙伴 这句是引用的:smile:
  • 三弦终场:表示初中就接触过的书了,的确没看懂
    乐之读:@三弦终场 讲真,现在真的是这种没人借的书质量高啊,其他热门书畅销书很多都是垃圾
    三弦终场: @乐之读是太无聊,我那时候经常去翻出些没人借过或者十几年前有人借过的书看。。。。表示看不下去都看完了。。
    乐之读:@三弦终场 你们现在的初中生看的书都好高级
  • f9ea4d2b4d25:初中生路过,看了局外人和活着
    乐之读:@如果世人都懒惰 是啊,这本书得了解加缪的哲学体系才能看得懂
    f9ea4d2b4d25:@乐之读 局外人给我的感觉是有种奇怪,主人公在法庭上冷漠的态度(虽然他几次想辩解但是法官不然他发言)以及被判死刑也无异议,觉得他就是生命的局外人吧。我还太年轻理解得不充分。
    乐之读:@如果世人都懒惰 初中生看局外人是什么感觉 :smile:
  • f7341ae3da2b:看完活着之后,这内心真是久久不能平静。一直在思考人是怎样的一生
    乐之读:@李二千先生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啦,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哲学类的书了
  • 晚霞般蚊子块:尽管月亮与六便士好评如潮,我始终不喜欢里面的主人公,大概我太现实?
    乐之读:@晚霞般蚊子块竟然也有 不喜欢主人公可以理解,不过觉得写的不好还是可以商榷的,这个需要客观一点:smile:
    晚霞般蚊子块:然而当我不喜欢主人公,我就不喜欢这本书,我就觉得他写得不好……好像没什么逻辑但这就是人性?
    乐之读:@晚霞般蚊子块竟然也有 不喜欢就对了,喜欢的反而可能没读懂呢
  • 赵万龙:表示一本都没有看过,请问作者哪里可以购买?
    赵万龙:@乐之读 好吧,谢了。
    乐之读:@赵万龙 很多地方呀,实体书店,或者网上到处都是
  • 5da12dee4097:谢谢推荐~ 20岁之前看过活着和穆斯林葬礼 准备看看其他推荐
    乐之读:@BingcLu 加油
  • 朵墨:大部分是在高中读的。
  • 黑圈:读过那么多的书,而且有独到见解,佩服
    乐之读:@Grace123 谢谢,还在努力
  • 天清水蓝:无地自容呀,奔三的人了,你文章中提到的书我竟是一本都没看过:scream:是时候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了
    乐之读:@天清水蓝 没什么啦,可能你看过的书我没有看过呢
  • 066521835bc4:温故而知新
  • 呆萌的加菲小喵:貌似看了2356...有空看下另一半儿😂
  • 宁心之初:谢谢您,读书确实应该分层,不必强求,感觉最好。
    乐之读:@宁心之初 谢谢哦
  • 4c37c8504d0e:一本都没有看过,但我并不惭愧。

    看到这些书,我都是打心底里敬畏,觉得自己还有许多方面的知识残缺,并不能读懂。想来也是和作者的想法一致。

    这里有两点建议(吐槽):
    1,关于你说的《百年孤独》的轮回,让我想到了今天看的一本书,才看了几页就深深震撼。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开头他就阐述了他对轮回的理解。与作者你的想法比较起来,就能感受到他的博大。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偏好,不能说谁对谁错。
    2,又是很巧,今天在同学手中看到了《活着》,然而可惜的是只看了余华的序言。就是那句话: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当时看到的时候,心里就一动了,瞬间觉得自己轻松了不少。觉得作者对余华,嗯……无法言说的感觉。不过被誉为“中国的巴尔扎克”的他,给人这种感觉也不怪了。

    总有一天,我将成长到能翻开我敬畏的书的扉页。

    谢谢看完的你。🌹
    4c37c8504d0e:@乐之读 嗯。
    乐之读:@纸书 谢谢你的留言。你说的很对,没看过这些书,完全不需要惭愧,读书这个事情,不用和别人比较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也在重看,以前看第一遍的时候也是没怎么看懂,呵呵。昆德拉当然比我要博大无数倍啦,完全不好比。我这篇里对百年孤独的理解还是太浅了,以后需要写个长书评
  • 带着面具的陌生人:有些是真的该长大在读。
    我初三毕业看了《围城》和《复活》,基本上看不懂,只知道《围城》拿来讽刺了社会,《复活》象征着重生,有诸多的不明白,可是却又找不到人去问,只能自己憋着,留着疑问。今天大二的我,没有在看过《围城》可是却因为一直有疑问,一直想着它,现在终于有了些许的理解和体会。但是《复活》因为太长,情节都不记得了,更别谈领悟了。
    高二的时候看了《尘埃落定》,就像作者说的那种感觉一样,我想该重新去看看这本书。
    同样的时间我也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让我觉得它和《尘埃落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写一个名族的衰亡。可是看《穆斯林的葬礼》,我整整看了两个星期,每天看一点,人也跟着气愤,扔下书不看,第二天又想看,再来继续,又不爽了,又扔下。这样连续了两周。却并没有懂得点什么。
    我也爱好文学,爱好读书,却没有那么多的偏爱,大学两年才看了四本书,都是韩寒的(独爱韩寒)。人都说书看多了,写作技巧也会有所提高,然而我并没有发现我有所提高。不知道是不是我看书看的太早,只去注意情节了,没有关注它的写作技巧。
    带着面具的陌生人: @乐之读 嗯嗯。我从高中到大学,一直爱着韩寒。就像看着他的书长大。
    乐之读:@夏晨曦 我大学的时候也爱韩寒,中学还爱郭敬明呢,哈哈。读书确实对写作能带来很大的提高,不过既需要一定数量的积累,也需要思考带来的理解力的提升。坚持下去吧,没错的
  • 文学有毒:很特别的感受 作者是大学生吗?还是出来出来工作了?我见你笔法很活泼,不像是大岁数的人。
    文学有毒: @乐之读 我我二十过半呢
    文学有毒: @乐之读 哈哈 因为只看了你这一篇 那我要关注你哈哈 现在才发现 原来自己看不懂经典 是因为阅历的问题 以后要多看你文章增加阅历哈哈
    乐之读:@梦魂Lady 呵呵,已经出来工作很久了,看我之前的文章能看出来 :smile:
  • 晏晏日安:初中的时候看了穆斯林的葬礼,高一不小心在图书馆看到了尘埃落定,活着应该是上大学时看的,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这就是写得很不错的故事书而已。百年孤独仅仅听说写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就却步了,害怕看不下去就丢一边。最近在看月亮和六便士,作者插图里那版,最新感悟是如果要深刻理解一本书,一段故事,一个作者,那么去了解他的写作背景和故事背景后,这本书会变得非常有趣。
    乐之读:@晏晏日安 是呀,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的信息呢,挖掘出来会非常有趣
  • 七号站:我才19
    冰糖葫芦不要糖: @7号站 感觉并没有什么用
    七号站: @冰糖葫芦不要糖 66
    冰糖葫芦不要糖:@7号站 我18看了4本
  • 七号站:我居然看完了其中3本,活着,百年孤独,还有局外人
    七号站: @乐之读 还好。
    乐之读:@7号站 感想如何?
  • 511637fde4ee:确实如此。作者厉害,剖析了几部书的精髓
    乐之读:@烤蛤蟆去2003 :yum:
    511637fde4ee: @乐之读 客气了。我从你的介绍学到很多,谢谢你才对。
    乐之读:@烤蛤蟆去2003 谢谢评价 :smile:
  • 爱在苏黎世:推荐的不错
    乐之读:@爱在苏黎世 谢谢
  • 5笑出声: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你的评论就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压抑的想哭,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哭,就是憋的难受。
    乐之读:@woshi公子雷 相信文字不仅会有催人泪下的力量,也会有振奋人心的力量
    5笑出声:@乐之读 也不是,可能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无形却强大。
    乐之读:@woshi公子雷 哎呀,看来我推荐的书都太沉重了点……
  • c582c3fc087f:虽然我没有看过以上几本书不过作者分析的很有逻辑所以我做个标记以后一本一本看
    c582c3fc087f:@乐之读 😃
    乐之读:@lbxq0760 谢谢评价
  • 9a7a99ab6379:好书需好评
  • 珺公子:20岁之前看完了这八本,穆斯林的葬礼历历在目。
    乐之读:@珺公子 你家书柜的质量相当高啊:+1:
    珺公子:@珺公子 是哈😄,小时候家里书柜有就拿来看了,19岁看的穆斯林的葬礼,也是八本中的最后一本
    乐之读:@珺公子 八本都看过啊,缘分啊
  • 一个走在路上的人:我觉得像这样的书,在没有人生阅历的情况下,不要读或者说粗读一下有个印象就可以,其实都理解不透作者表达的含义,还有就是世界名著之类的,我觉得像这样的书最好40岁以后再读,多读,也许会感悟更加深刻,更加彻底,我就是这样规划的。
    乐之读:@一个走在路上的人 是呀,这就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经历,甚至是不同的心情,都能读出不一样的东西。这些书,读一遍确实太少了
    一个走在路上的人:@乐之读 更正一下,我说得太绝对,也有点太自私,应该是自己觉得自己能读这样的书的时候,再读,确实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不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年龄段读,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这种书才能流传千古,众人传阅,万世不竭
    乐之读:@一个走在路上的人 说的对呀,不过不一定要四十以后,每个人的领悟能力会有区别
  • 二京:小时候看百年孤独真得是看的很吃力 大了再看果然就好一些了
    乐之读:@二京 是这样的
  • 溪石iOS:就看过 尘埃落定 和 活着
  • 旧日繁花如梦:收起来了
  • 淮阴:当时第一次看穆斯林的葬礼,真的很怀疑它怎么成为经典的,是因为上面对穆斯林的习俗的描述,还是对玉那一块的描写,还是什么,还是书上写的爱情和人生是因为它是走在现代的这些对爱情和人生的描述的前面?特别是那什么话外音,真是受不了。大失所望这个词真的太能描写我当时的心情了
    乐之读:@漪弋 糟蹋倒不会,我感觉你会看懂的
    淮阴: @乐之读 对啊,我当时也是这样安慰自己的,跟平凡的世界完全没法比,但像是百年孤独这本书,我还没打开看过,因为感觉现在的自己可能会糟蹋它,所以推后来
    乐之读:@漪弋 也许是因为它是“八十年代”的作品吧,时代的背景和人们当时的品味不同
  • 蝉皿:我已经看了穆斯林的葬礼了
    我今年16
    我觉得挺合适的
    在这个年纪感受一下这种感情
    不错
    乐之读:@蝉皿 是的,挺好的,以后可以再重温下
  • 智慧共享智交天下:喜欢,慢慢品。谢谢分享!
    乐之读:@智慧共享智交天下 谢谢关注
  • h小姐要快乐:看过活着,但可能因为之前看过电视剧的原因,很平淡,也许这个年龄不能感悟
    乐之读:@h小姐要快乐 和电视剧还是大不一样,感觉文字的张力要大得多
  • 不流浪的三毛:百年孤独好像是七代人吧
    乐之读:@不流浪的三毛 是吧?这个我倒是记不清了 :smile:
  • 8dc7c6941fde:23,工作了,已经看了穆斯林的葬礼,打算看百年孤独, 别的书适合看吗?
    乐之读:@凉白开的忧伤你不懂 都适合的,其实什么书都能看,无非是看完了如果感觉不是很懂的话,以后再看一遍
  • 7ea2185de568:我一贯读书不求甚解,或许细抠之下也会有不同的世界吧……
    乐之读:@紫月千钧 会的,肯定会的
  • 327b81d96bd0:那可以介绍一些初中生可以读的书吗
    乐之读:@逃之瑶瑶 名著还是可以读的,只是我觉得自己初中时还不行,读不懂,所以需要以后重读。但初中时候读这些,总是有益无害的
  • 冲锋后的生还者:尘埃落定和百年孤独高一就看过了,确实没多大兴趣再看了。😂
    乐之读:@冲锋后的生还者 可惜啦了,这些书不太适合高中看呢
  • 泡泡糖小野花:正在看百年孤独,从小到大读过的课外书用一个手就可以数的过来,虽已过20,但还是觉得领会不到什么东西,坚持在看,只是想知道结局如何……
    乐之读:@泡泡糖小野花 不一定要领会什么,坚持就可以啦,加油
  • 后海的歌:穆斯林的葬礼评得很好。。我以前看见简书上有一个书评写的这本书,下面留言不是看哭了就是哭着看完了。我说了你说的话,结果我遭围攻了。。真是无语
    乐之读:@后海的歌 如果我是中学时第一次看,我会加入他们一起骂你,哈哈:smile:所以我们要原谅他们
  • 83b6016edc25:oh my god! 我接下来高二,初三年看过《百年孤独》,高一看过《月亮和六便士》和《活着》,同学看《尘埃落定》(是否看完不知)。也许多年以后再翻开这些书,我又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从翻开书页到合上书本——那些感受都清晰无比。遗憾的是没有及时记下来。庆幸听到您的劝告:“不要就此把它们锁入尘封的书柜里,如果那样,太早的邂逅反而会成为终生的遗憾。”
    乐之读:@郁闷的阿叁 这些好书以后找机会翻出来再看就行,不着急。你现在就能有感触,已经很厉害啦:+1:
  • 214a8178524d:尘埃落定是小时候看过电视剧,后来在书店看到就顺便看完了。对此书的感受没有笔者那么深,还没想到名利如尘埃,只是觉得这个故事真好。这种故事我认为什么时候都可以看一看,不同年龄感受也不一样。
    乐之读:@井车十八郎 是的,不同年纪,不同心境,看的感受都可能不同,这就是这些好故事的厉害之处呢
  • 一隻特立獨行的朱:有些书是需要用一辈子时间去读的!
    乐之读:@朱sir 是呀,不过要一辈子读的那些书的作者。大部分都死了:sweat_smile:
  • d43b0fb9356e:第一次看《月亮和六便士》,羡慕斯特里克兰德那般纯粹地追求梦想,后来反而更羡慕阿拉伯罕抛弃一切留在塔希提岛……本质上两人都是为了心中的某种不可名状的东西抛弃一切,都让人感到震撼
    乐之读:@Vector96 “内心深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感觉还是可以深究的。遗传来的?习惯来的?思考来的?还是会有区别的
    d43b0fb9356e:@乐之读 本质来讲差不多,都是被内心深处所召唤
    乐之读:@Vector96 两者确实还是有区别的…
  • 蒲月二三:百年孤独,局外人,月亮这三部都看一半,然后也没坚持😂😂😂😂😂😂
    蒲月二三: @乐之读 高一生😂😂
    乐之读:@木子lizz 说明你还很年轻吧:smile:
  • 风夕:只看过几本,笔者写出了我的心声。特别是《百年孤独》,终于能看到有“轮回”两字的,对于其书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是高二只读了一半就放弃,第二遍是高三,读完了感触很深,之后在大一是某个深夜里才突然醒觉——“轮回”。在轮回中发展起来,又在轮回中衰竭,家族的下一代人继承上一代人的种种,同时又顺着历史发展下去,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是一类人的缩影,那个小镇就如同这现实世界。我问了很多人却很多都说人名太长了看不下去,《百年孤独》是一本很好的书,而能对其有看法的却寥寥无几,实为可惜。

    最后想说一句,很多时候并非是书深奥难明,而是自己的阅历太浅
    乐之读:@风夕 你高三的时候就能看出这么多,比我厉害:+1:🏻你说的很对,确实不是书的问题,是读者的问题。阅历是一方面,理解能力也是一方面
  • 风吹过指尖沙:说的还真是,第一次看尘埃落定的时候,真的不知所云。
    乐之读:@风吹过指尖沙 感觉神神叨叨的,不明就里,哈哈
  • 念华L:《活着》这本书初读时并没有太大的感触,而后再°能想起的只是那悲惨的人生和黑暗的世事 第三次读便体会到人生之无畏无谓和无味
    念华L:@乐之读 谢谢 只是三遍看下来自己心里的一点感受
    乐之读:@念华L 无畏无谓和无味。这三个词概括的太妙了
  • f280fb7ad412:《活着》真的写得很好 一天晚上看完的 压抑了很久
    只有云知晓:@刘沉她娘 我也是呢,压抑了好长时间
    乐之读:@刘沉她娘 看的好快呀
  • 毛毛_Shawn:一本没看过的路过😓
  • dc82f4ac1c2d:只看过阿来的那本《尘埃落定》,当时是和《白鹿原》一起买的。
  • 书香入梦:赞,对六便士的评论不敢苟同。
    乐之读:@书香入梦 愿闻其详:smile:
  • 慵懒一只猫:楼主看过多少书才有这样独到的见解和品味👍
    乐之读:@慵懒一只猫 谢谢,看的不是太多,还在努力
  • 905feffaf583:希望作者写一写村上先生的挪威的森林:pray:
    乐之读:@理查三世 下一次就会写:smiley:
  • 五格纸:百年孤独,我几年前也读过。我读书少,能数得上的也就这一本了,对了,还有一本叫《动物庄园 》 :smile:
    乐之读:@隔壁老五 看过的不少,读过的有数。哈哈,懂的:v:
    五格纸:@乐之读 对,奥威尔擅长,或者说绝大部分写这种类型的作品。看过的书不少,读过的有数。人艰不拆啊 哈哈哈
    乐之读:@隔壁老五 看老五你不像读书少的样子啊:smile:《动物庄园》我都没看过,听说和1984很类似
  • 612031c52642:还有挪威的森林,初中看的,完全没看懂。活着是高一看的,太悲了,不忍卒读,看了一遍没有再看一遍的勇气,会害怕。我对历史很有兴趣,看了作者对中国大历史的解读,我反而很感兴趣。
    乐之读:@团包 嘿嘿,其实我有写过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是我在简书发的第二篇,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612031c52642: @乐之读 嗯嗯呢!对体制什么的很感兴趣,因为很多时候都是活在框架中而不自知,可以去看看前人的体制觉得很有意思,期待你的文字。
    乐之读:@团包 对的,挪威森林这些书,我计划在另一个书单里写。对历史感兴趣的话,黄仁宇的确实值得一看,还有他著名的万历十五年
  • f091696b3d1e:百年孤独翻开,立马关上了,不想因为自己的智商侮辱了作者…:sweat_smile:
    b30c82a333f2:@baba的旧爱新欢 :smirk: 开始有点难懂,不过读久了就慢慢习惯了
    乐之读:@baba的旧爱新欢 :sweat::sweat::sweat:
  • 木子商:《百年孤独》我同学看完后说没有看懂,完全没有读出什么东西。
    乐之读:@Evilwitch 可以理解,确实阅历不够
    木子商:@乐之读 高三,我那同学看了,然而他关注的重点完全偏掉了!
    乐之读:@Evilwitch 学生吗?其实我是觉得这书不适合在大学以前读
  • 61a5f56b9bc5:百年孤独是三年前我还在读高中时,被好多老师安利的书。网上也各种安利,于是开始拜读。讲真没到一半我就不行了,至今没看完那本书。可能当时我还执着于各种复杂拗口的人名,没怎么太理解其中的内涵?
    乐之读:@木目宜 是的,那是还没有看懂,以后再试试

本文标题:20岁之前别轻易打开这八本书,太早的邂逅反而是一种遗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ht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