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总能听到这样的论调——“孩子外向活泼更有利于成长,孩子内向腼腆需要培养自信”。
其实,我们对“内向”的误解太大了。
让孩子活得更像自己,这才是教育最好的成功。

我家的宝贝皮皮,是个有些“慢热”的孩子。面对陌生人,他总是沉默地站在一旁,在我们提醒要打招呼时,他才会小声叫人,声音还经常会淹没在大人的寒暄声中,手足无措地尴尬。我时常焦虑,孩子这么怕生,在人际关系上,会不会遇到困难?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会带孩子出去接触我的朋友,孩子爸爸也经常给孩子创造当众表演的机会,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更加活泼外向一些。
可是当我接触更多有关“内向孩子”的心理学内容,我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孩子,而忽略了:“怕生内向”只是一种性格特点,并不是缺点。
(1)根据心理学家Hans Eysenck的研究,内向型性格的孩子更愿意保持清醒和警觉。

(2)内向型性格的孩子,只是阅读一本书,深度思考和探索内心世界,就能感受到快乐。

(3)内向型性格的人,并不太会因为冒险和惊喜,而感受到特别的愉悦。

(4)内向型性格的人,不止把注意力放在和人的互动上,周围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事物,都在吸引着他的注意。

(5)内向型性格的孩子,脑神经回路比较长,在大脑处理信息时,同时也会认真听取自己内在的思想和情感。

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性格,内向型性格也有优势和竞争力。就算在“外向理想型”社会,内向的孩子也能占得一席之地。沃顿商学院的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教授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结果表明内向型的人越来越受到职场的欢迎。他们通常更会让同事更充分地发掘自己的潜力,而不是独断专行,让自己的想法影响整个团队。而这样的人,也更适合作为团队领导。

面对内向的孩子,担忧和焦虑是最不需要的两种情绪,我们只要放心大胆的给他们更多“独处”的空间,让他们在探索内心世界中获得能量,那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