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偏好、需求解释和评价一切。所得出的看法带有浓重的主观标记,决定了我们的语言情绪和行为倾向。
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又都是思想和心理的问题。无论是遇到任务上的挫折,还是人际关系的不畅,首先还是要从自己的认知上做调整。
小李这几天心情不好,眼里全都是钉子,而且觉得都是针对自己而来的,所以对啥事儿都持有怀疑对立,并表现出攻击的倾向,时不时发点小脾气,动不动指责他人的不对。
所有的问题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小李向小张求助,希望能多一些人手完成一个项目,可小刚小张却说人手不够,确实有抽不出人,小李脸色立马沉了下来,觉得别人是看不起自己,有意为难。
心情冷而不是天气冷。下午去跑步,没跑出多远,便停了下来,心里叽里咕噜的想着,天气这么冷,把人的一切生活搞的如此的僵硬。
什么原因让小李心生怨气,处处不满呢?
跟着还是对自己能力的质疑,对别人看轻自己的猜疑。他觉得干什么事情都力不从心,知识储备还不完全,做事情的方法十分单一,处理人际关系显得生硬不圆滑,不自信有些自卑,自我效能感比较低。由此内心比较敏感,把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理解为不屑一顾和指指点点,乃至就想让你出丑。
所以,内心有些灰色,就把世界看成了黑色。
这是一种心境的渲染,是人内部的心理冲突,不能正确的自我认知,没有节奏的管理情绪。
生活就是一个问题链条,每一个问题在这个链条当中,他由另一个问题引起,也会引起另一个问题。当我们面对问题时,要跳出它去寻找产生他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人除了与自己较劲儿外,还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形式上有目标认知程序方法上的不一致,而出现分歧与对抗。
我们在解决事情时,首要解决人际冲突。根本原因是需求与利益不相容,但我们往往着眼于行动层面去解决,没有去下功夫整合彼此的需求和利益,这就是为啥经常出现,行动上协调一致,但人与人之间总是有隔阂,气不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