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从北大博士生陈聪“媒体公开发文忏悔寻母”:看自我教育与劳动教育,

从北大博士生陈聪“媒体公开发文忏悔寻母”:看自我教育与劳动教育,

作者: 田园泥土香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16:55 被阅读277次

从北大博士生陈聪“媒体公开发文忏悔寻母”:看自我教育与劳动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昨天的《北京青年报》报道了一个新闻《北大博士生发文寻找走失母亲 盼过年母子团圆》,说的是一个留守儿童,名字叫陈聪,陈聪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最终考上大学,可是,陈聪的原生家庭是非常着令人心酸:从小父母离异,母亲精神有疾病,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于是,陈聪就与爷爷相依为命。

陈聪,小时候,因为母亲的精神方面疾病,曾经躲避过、抗拒过、自卑过,不可思议的是,他把来看望自己的母亲赶走过,甚至在10多年年时间里没有喊过一声“妈妈”。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少不更事,大人都是理解,无可厚非。

(陈聪 在寻找母亲的路上)

正如,《北京青年报》报道的那样:但当时年幼的他却对此充满了排斥。“那会儿因为害怕遭到小朋友的嘲笑,我常常躲着妈妈,甚至故意冷落她。现在每每想起这些事,我都非常难过。”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母亲半夜来看自己。第二天早上,陈聪给妈妈下了碗鸡蛋面,等妈妈吃完后,他就不耐烦地赶走了妈妈。“妈妈不想走,我就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把她往外赶。路上遇到村里人留妈妈,还大声回击说‘别来管’,硬推着妈妈的自行车往外走。”(北大博士生发文寻找走失母亲 盼过年母子团圆2019年02月01日《北京青年报》)

那么,是什么让如此排斥母亲的陈聪忏悔寻找母亲?

(陈聪、母亲与弟弟)

是读书学习!

一句话,是教育!

教育让陈聪开始对自己曾经的行为进行忏悔与反思。

陈聪在高二时,因为读了李密的《陈情表》,深受感动,决定主动去见母亲,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

下面我们看《北京青年报》的报道:陈聪转变发生在高中——“上了高中,我在书中学到了很多道理,尤其是在语文课上学习了晋代李密的《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后,总是看着看着就哭了,因为害怕同学发现,还得赶紧偷偷抹掉泪水。李密可以辞掉官职赡养把她养大的祖母,我也应当去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再加上每次看到同学们的父母来学校看孩子,我就更想见到妈妈了。”(北大博士生发文寻找走失母亲 盼过年母子团圆2019年02月01日《北京青年报》)

其实,陈聪思想改变,是通过学习,自我教育的结果。

于是,陈聪知道母亲走失,就随即踏上了寻母的漫长旅途。

陈聪这些年来,在网上发帖、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在各种寻人机构登记信息,曾在大热天里寻觅母亲的踪影,曾翻山越岭到陕西的小村庄里寻找,但始终没有音讯。

陈聪以前,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独自寻找。

陈聪没有在朋友圈公开过这件事。

因为,陈聪还是怕,怕老师同学朋友们知道,自己有个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

今天,陈聪感觉到,再也没有什么事儿比“找到自己的妈妈更重要”。

这是,多么的了不起思想,这是一个伟大的行动!

所以,陈聪决定公开这一切,让更多的好心人,能帮助他这个心怀愧疚的儿子,完成找到母亲的心愿。

这是陈聪,真诚与坦诚。

事实上,陈聪的原生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他通过学习,决定终止原生家庭的阴影。

其实,陈聪母亲的原生家庭也是有问题的。

对于,这个问题,《北京青年报》是这样报道的:自他记事起,母亲就时常精神不太正常,“也去医院看过,总是在吃药,但妈妈有时候会偷偷把药吐掉。”彼时年幼的他,并不确定母亲是患有何种精神疾病,只知道自己有个精神病的妈妈。“好像是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听说是妈妈在就读中学时,因为姥姥和姥爷经常吵架还离了婚,受到严重刺激,所以精神上才出了问题。”(北大博士生发文寻找走失母亲 盼过年母子团圆2019年02月01日《北京青年报》)

其实,如果原生家庭父母,经常争争吵吵,有的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一时间,精神方面容易出现问题,我曾经接触过几个这样的例子:其中的一个家庭,父母经常打架,后来离婚,女孩子判给了她母亲,可是她母亲经常在女孩子面前,说已经离婚的父亲,如何如何不是人,她爷爷奶奶,如何如何不好,这不,有一天,她上初中的闺女,精神失常。

这个女孩子的精神失常,与她的母亲抱怨密不可分。

陈聪的母亲精神失常,不知道是不是这方面的原因。

不过,每一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可是,首先伤害的往往是自己的孩子。

今天,从北大博士生陈聪,能够“发文忏悔寻找母亲”,其实,首先是他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之后,他没有抱怨母亲、没有埋怨父亲、没有虚荣之心,只有一个心,读书学习,报答父母的生育之恩。

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有的大学生,原生家庭有问题,却不能像陈聪那样终止原生家庭的阴影?

我曾经,见过一个20多岁的男孩子,他基本上,就是生活在抱怨父母的世界里,父母为什么不是李嘉诚?父母为什么没有钱?没有钱父母为什么把他生出来受罪?

比如,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王猛(化名)1.5万字长文数落父母, 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

王猛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符合所有“别人家孩子”特征: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王猛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可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根源何在?

是王猛父母的溺爱与控制导致的!

是王猛父母的父母,没有让孩子受苦受罪导致的!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陈聪,是一个留守儿童,他首先受苦受罪,是少不了的。

在家里面,陈聪的劳动教育,也是少不了的。

人,只有习劳,才知感恩。

人,只有吃苦,才知幸福。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感恩,每一个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态。

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哲理。

今天,陈聪,在媒体上面,能够公开寻找母亲,是学习教育与吃苦教育的结果,她要报道母亲的生育之恩!

一个人的感恩与成长,是自我教育的结果,用一个公式说明——

感恩=教育+劳动+忏悔!

也就是说,光“有智力教育,没有体力教育”,一般的来说,这样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

教育,一定要与劳动相结合,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此教育,父母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安康,家庭才能幸福,孩子才能成长!,

所以,我们从北大博士陈聪发文忏悔寻母,看自我教育与劳动教育,是多么重要。

今天,陈聪,通过媒体寻母,能够努力从原生家庭的阴影走出来,勤奋学习,感恩父母,的确是新时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北大博士生陈聪“媒体公开发文忏悔寻母”:看自我教育与劳动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gs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