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傍晚,毛毛细雨中,“老夫聊发少年狂”,置“非必要 不下馆子”的家规于脑后,拖着妻子去了吾悦广场,在四楼寻了一家火锅店,铺张了一回……
餐毕,为消食,我俩人信步游走在商场里……
抬望眼,忽见一小广场,有小朋友在表演节目。台下椅子上熙熙攘攘地坐了不少大人,台上大屏幕有“金色童年 风华正茂”八个大字。而“风华”两个字为红色,又特意放大了,更是醒目。

这种群演,尤其是大妈级的秧歌或腰鼓队,在城市里应是司空见惯。一者,商家聚拢人气;二者,表演者展示才艺,甚或挣点出场费;三者,组织者推销自己的名号;四者,潜在的消费者哄个热闹。
因此,类似这样的演出,我基本上是走过路过,不怕错过。但今天例外了,我特意停顿下来去观看。因为,主持人一小伙子神清气爽地大喊道:“微信扫码摇奖,扫地机器人大奖等你拿。”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但也有人倾向“演不在精 有奖则彩”。呵呵,商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于我而言,力道就稍嫌弱了。其实,若“诱之以利”,或许直接秒杀,进而双赢。
既来之,则安之。虽是半路上入戏,我们还是认真地观赏起来,给予那些小朋友们最起码的尊重是必须的。
《白日依山尽》诗朗诵、《牛奶歌》《浏阳河》舞蹈、《宝贝宝贝》小提琴演奏、《明天你好》吉他合奏、外国电影《灰姑娘》配音……没想到,小朋友们的表演不仅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更加精彩绝伦,大跌架在笔者鼻梁上的近视眼镜。
当我亲眼瞧见两个5岁左右领舞的小姑娘,气定神闲毫不费力地做出“一脚独立,一腿抬到头顶”之“竖一字马”动作时,我发自内心地赞道:“非专业人士不能为啊,完全碾压草台班子,有王者气象!”
耳闻目睹这些多才多艺的小朋友,在商场阳光明媚自信满满地小试牛刀时,我喟叹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嬴在起跑线上吗?”
嗯,说到起跑线,我不由自主地忆起相关往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某日,早晨从育林新村的家中出发,沿建设路(现为铜都大道)转长江路后,再往右拐欲去人民幼儿园时,坐在自行车竹籘编制的小椅子上,头天还喜笑颜开的儿子,竟嚎啕大哭起来:“我好可怜,你们把我一个人丢在幼儿园,我要回家。啊—呜。”
他母亲一边不争气地陪着掉眼泪,一边温声细语道:“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还有好多好玩的玩具……”
而我则啼笑皆难地哄道:“爸爸妈妈小时候也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上的,老师还在等着你呢!”
“是啊,是啊!”他母亲连连点头称是。
唉,我与妻子什么时候上过幼儿园?真是敢瞎扯啊!
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的家境困顿的我们,小时候一日三餐能填饱肚子,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可为了儿子能顺当安心地呆在幼儿园,我们居然伪造起学历了,也是拼了。
家中小子视去幼儿园为畏途 ,而当年我们只有艳羡的份。犹记得,我和一些小伙伴们虽不能在幼儿园里读书识字长学问,但少了拘束的我们,也能另寻他欢。
譬如,举着长竹竿,仰着脖子,用网或面筋去张树上的知了;撅着屁股,趴在地上,围观蚂蚁搬家;更恶趣的是,用脚踩死掉落地面而蠕动的绿色毛腊子虫,以至布鞋底一片狼藉……
估猜, 在虫子们的眼里,宋·辛弃疾的子女当是最为和善。这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而我们这帮不学无术的小家伙,则是不折不扣的害虫人啊!
呜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再至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其跨度应有三代人。大多数人上不起幼儿园、幼儿园普教、兴趣班延伸培训,这三代人中,一路走来,薪火相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有脉络可寻的。
当我们感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同时,有多少含辛茹苦的天下父母心,值得怜惜;又有多少承载父母梦想负重前行的子女泪,值得痛惜呢?
噫!赢在起跑线上,当如同金燕穿雨。闲者观燕,忙人看雨,功成者见人生……
2021年5月1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