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鸟鸣涧》

《鸟鸣涧》

作者: 枚心没肺 | 来源:发表于2018-03-23 19:57 被阅读0次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学唐诗真是一种享受,从音、形、意方面都充满了美感。

音的方面自不必说,诗词的韵律感结合诗人描绘的意境,便有一种特有的动静之间的节奏。就像这首《鸟鸣涧》,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及安静闲适的慢节奏,慢到几乎没有节奏,就像在一串休止符之间隐约有轻轻的落花声,渐渐又没有了,只剩下虚空的山谷。而这个山谷不是静止不动的,当你沉静得快要睡着了的时候,周围环境在慢慢变化,月亮不知不觉升起来了,鸟儿开始鸣唱,叽叽喳喳,时有时无,就像夜间的喃喃细语,温柔而不响亮,但是在这安静的山谷中又那样清脆,越发显得空灵。这时的节奏就像“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再细看,第一句重点在“闲”字,这个闲,是心灵上的闲适,不是忙里偷闲的闲。是放下世间琐事,心灵进入空灵的状态,来体会自然和人生。这种状态,绝不是几天匆忙的旅游能获得的,只有少不更事的孩子和心里平静的高人能做到。陶渊明说“心远地自偏”,心境到了,则无需匆忙。

第二句重点在“空”,而作者在这一句点出了“春山”,对应前面的“桂花”,是为实写,交代场景的时间地点。春天的山和其他时候的山有什么不同吗?如果说有不同,也许就是这种节奏上的不同吧,春天有一种萌发的节奏,无论是花,还是鸟。“空”对应了前面的“闲”,惟有心中的“空”,才能有闲心去体会“桂花落”和“惊飞鸟”。

第三句重点在“惊”,月出这种平静中的变化,完成从静到动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不是强烈的,突兀的,而是缓缓的切换场景,正是因为前面太“静”太“空”,这小小的变化才夸张的被作者想成“惊飞鸟”,感觉鸟儿似乎被唤醒了一样,开始奏乐起来。

第四句中的“时”表示节奏,不急不缓,时有时无,若有若无,虚虚实实。“春涧”对鸟鸣是一个呼应,不是溪水,更不是河流,而是“涧”,因此水流也是若有若无的,而且有春涧的地方必然有小山谷可以反射声响,“春涧”是鸟与花之外另外一个有生命特征的意象,合起来便是一幅月光,花影,鸟鸣的山间春水图。

所以,整首诗就像一幅动态的画,仅仅吟读自然是不够的,即使不能作画,也十分想描画几笔这可爱的方块字。一首唐诗写下来,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书法,绝非敲字能满足,硬笔甚至也是不够的,一定要那软软的毛笔,才有水墨山水的感觉。

相关文章

  • 鸟鸣涧

    山体空灵啾, 小溪过河界。 飞驰影而掠。 树林静无风。

  • 鸟鸣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2...

  • 鸟鸣涧

    “先生,桂花又落了。”书童打扫完庭院,拿着扫帚,驻足在躺椅边,对椅子上的人,轻轻提示道。 “我知道”,慵懒的声音响...

  • 鸟鸣涧

    唐-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写的非常的空灵幽静,真如一幅联句“蝉...

  •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 意象:人,桂花,静夜,春山,月,山鸟,春涧。 景象:金...

  • 《鸟鸣涧》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学唐诗真是一种享受,从音、形、意方面都充满了美...

  • 《鸟鸣涧》

    《鸟鸣涧》 我们怀揣着的秘密终于可以公开 即使倾注的热情,无从追溯 沉默和淡漠是激情隐藏下的外衣 枝头上的枇杷带着...

  •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转一篇文章,换个角度看世界 每一座堪称丰碑的“石材”都蕴藏着...

  • 鸟鸣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 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解」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鸟鸣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tf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