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长文,是我利用零碎时间,断断续续花了一周写完的,四个小故事,都是略经加工的身边人身边事,也是普通人的普通故事,相信您会读到最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人民路,也许在城市的灯火阑珊处,也许在心底最柔软的深处。
壹

凌晨两点的东北某市,空气清冽。
陆随风写完新小说的第五章,走出家门,来到人民路上的三角地串吧,要了十个大腰子、一扎啤酒。记不清这已经是这个月以来第几次熬夜了,每当写字写得快崩溃的时候,他就走出家门,在寒风里抽根烟,然后撸个串。
和前妻离婚以后,他选择了净身出户,把古塔公园边上的那套130㎡的大房子给了她,自己则在纪念馆旁边买了个小套。小房子并不贵,80来万,但对于净身出户的他来讲,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年迈的父母把辛辛苦苦攒下的10来万给了他,他又跟朋友借了70万,这才勉强凑齐了房款。
为了早点还清这笔债务,陆随风白天上班,夜晚写作,赚取起点中文网那点微薄的稿酬。他还不是作家,稿酬只有千字一百元,他没日没夜地写啊写,每个月的钱包才充盈了一点。
夜里出来撸串的,什么人都有,大冬天的,还有人露着纹身,一边喝酒抽烟一边瞎比比,仿佛在问你怕不怕。妹子们穿着貂,叼着烟,浓浓的脂粉下面不知道藏着啥样的面孔。
这些,都和陆随风无关。他从小在这条人民路上,从光着屁股蛋子的鼻涕少年,到为了生活奔忙的中年大叔,他见过了这条路上太多的悲欢离合。有人走出这条路,再也不回这里。有人一直厮守着这里,不离不弃。
而现在的他,更愿意端着扎啤,握着大腰子,蹲在马路牙子上,和一群打着呵欠,穿着“某某代驾”蓝马甲等生意的糙老爷们在一块儿,只管喝酒撸腰子,此时无语味最长。
喝完酒、吃完腰子,陆随风觉得自己有些许升腾,脑子里那些小说人物也更加活灵活现了,他得赶紧回家,把这转瞬即逝的灵感变成文字,再变成钱。
人民路的尽头,黑灯瞎火。那里,隐藏着他的梦想吗?他还有梦想吗?那70万的债务,压得他整夜整夜的睡不着,颈椎、腰椎总是在深夜里格外地造反,常常疼得一夜无眠。他多想回到过去,做回人民路上那个流着鼻涕的小男孩啊!
贰

陈家伦从小在香港长大,在他的记忆里,他的天地就是狮子山下、维港之畔,很少走出这座城市,看到外面的世界。父母是七十年代从广东陆丰逃港来的,然后白手起家,起早贪黑,养育了家伦三兄妹。
父母常和他说:你的老家在广东陆丰的人民路,那里有一座陈氏祠堂,陈家祖祖辈辈都是在那里生息繁衍的,你可不能忘了本。因此,家伦的脑海里,同龄人口中的大陆不应称为“中国”,而应是“祖国”。香港和中国的关系,就像孩子和妈妈的关系。
家伦在中环一家金融机构做事,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哋今日咁努力,唔系为咗看得几多高、走得几多远,而是为咗厅日有选择的权利。”他像大部分香港人一样,踏实做事,也抬头看天。他希望有一天到北京、上海工作、生活,看一看那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次和父母、弟弟妹妹一起回陆丰,是在他十岁那年。走在人民路上,他感到万分亲切。街上卖的糖水、菠萝包、粉面和香港的味道一模一样,老家的亲戚们热情地拉着他们的手,问东问西,给他们的口袋里塞了好多零食。
那条人民路,从这头走到那头,不过十几分钟,但却是家伦珍藏的记忆,以后每隔两三年,他们全家都要回一趟陆丰,看看老家的亲戚,拉拉家常,聊聊闲话。前几天,弟弟跟他说,想回汕尾工作生活,他这个当哥的毫不犹豫地表示了支持。
中文大学民主墙事件后,他回到母校,张贴了一张海报:港独不仅可耻!更是犯罪!他想不明白:生活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为什么有些人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数典忘祖,像个跳梁小丑一样,做这些千夫所指的事情?
人啊,要是忘了本,就会失去人性,变得面目可憎。同样是前些天,内地台风爬山男写千字文道歉,香港消防员回信暖透人心,如果大家都这样相亲相爱、互相理解,该多好!
就像信中所说:“用我哋嘅行动,同埋工作态度,去改变周围嘅同事,同埋朋友。”他在心里给这位消防员点一个大大的赞!
家伦想做一个爱家爱港爱国的香港人,虽然香港有皇后大道,有薄扶林道,没有人民路,但他的心里有一条人民路,从狮子山下,越过深圳河,一直延伸到记忆中的陆丰县。
叁

阿哲刚在饭店喝了点小酒,有点微醺的感觉,他和姑父、姨夫走在前面,隐隐听到走在后面的表哥似乎在抽泣。
阿哲转过头去,发现表哥已是泪流满面。他比表哥小9岁,从小就跟着表哥屁股后面一起玩,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表哥在大街上边走边哭。
阿哲的大舅、也就是表哥的父亲突然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让每个人都措手不及、痛彻心扉。
路边的灯光有点昏暗,天空开始下起小雨,天和人一起哭泣。阿哲看到表哥流泪,自己也忍不住泪湿眼眶。
这条路叫人民路,阿哲和表哥一起在这条小镇最繁华的街道上度过了美好的童年。表哥家在最西头,学校在最东头,走着走着,就走过了那么多的春夏秋冬;走着走着,就走成了如今的物是人非。
阿哲很想转过身去抱抱表哥,但他忍住了,装作什么都没看到没听到,就这样吧,伤口要好多年才能愈合,而现在,不如肆意地抽泣,反正老天也在哭。
悲伤的人民路,悲伤的人们。
多年以后,阿哲再回忆起那晚的情景,仍然忍不住泪眼婆娑。
肆

2007年冬天,正在读研一的小玉获得了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exchange的机会,将度过为期四个月的交换生生活。那个冬日的黄昏,她和男友相拥而别。飞机冲上云霄,城市慢慢消失,看到太阳在山脉后面渐渐落下,飞过蒙古、西伯利亚、北冰洋,度过漫长的13个小时之后,终于降落在华灯初上的纽约。
第一次走出国门,城市的光与影是陌生的。哥大校园的哥特式建筑、纽约地铁的重金属车厢、中央公园里极具穿透力的阳光,都带着扑面而来的新鲜感,但也在瞬间点燃思念。
坐在小小的房间里面,卸去一些疲惫,小玉体味着刚刚升温的爱情和突然而至的离别,地球那端的他在做什么呢?第一堂课,预料之中的没有听懂,接下来的日子里,慢慢地开始适应,慢慢地开始熟悉这座城市。
某一个下午,阳光明媚,小玉攥着missing deliver的单子,走了6个街区,到了邮局,取到了男朋友从国内寄来的一大箱零食,一路幸福地笑着回到了屋子里。她很想念他,也想念他们一起走过的那座江南小城的人民路,那里有他们的青春、故事和记忆。
回忆总是慢慢累积,就像人民路上的故事慢慢沉淀。人民路上的那座爱情名园,紧挨着儿童公园,是不是意味着爱情的开花结果?现在,小玉和曾是男友的老公已经结婚7年了,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幸福甜蜜。她时时记起美国求学的那段岁月,记起那份纯真的想念,还有家乡的那条人民路,偶尔在梦里会听到乌篷船划过水面的声音……
———END————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甜蜜或是忧伤的往事,很多时候,在人生最孤独、最艰难的时刻,那咬牙坚持的种种不易、那难以捱过的漫漫长夜,都变成记忆中的闪亮的星,洒在我们走过的人民路上,洒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化成勇气,照亮我们一路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