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则

作者: 江桥 | 来源:发表于2015-11-06 12:27 被阅读394次
论语一则

因为看到简书里有人写赏析论语的文章,所以我也想写几篇。至于写多少和多久,现在还说不准。

其实我对于论语恐怕仅能算是入门。以前看过一本书,是一个北大的才子写的注解论语的,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写的,没有什么考证,句读和释义都不严谨。后来看到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才觉得拨开了云雾,对于里面提到的翻译要回到当时的语境,从同时代的文件中寻找佐证,深以为然。

对论语的注解中,傅佩荣和南怀瑾的不甚严谨。我将采用杨伯峻的译文。下面是一则论语。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这可以说是非常符合儒家思想的,儒家虽然提倡“君子无所争”,但是对于不合礼教,不合道义的行为是坚决反对的。像3.1中,孔子谈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6中,季氏要去祭祀泰山,这也是违反礼制的,于是孔子希望冉有能阻止。,再如11.17中,冉有为已经富比周公的季氏敛财,孔子说冉求不是我们的人,学生们可以大张旗鼓地攻击他了。可见儒家对于不合理的言行是不会容忍的。

这篇还有另外的一些翻译,如“研究那些不正确的学说,这就是祸害啊!”此说没有多大价值,姑且不谈。还有一种说法“攻击不同的学说,这就是祸害啊!”这不过是后人的穿凿附会,不符合儒家思想,儒家是讨厌“乡愿”的,即无原则的老好人的,儒家对于善善恶恶,是是非非比较分明。

还有一种比较有意思的说法“研究事物的极端,这就是祸害啊!”

其实各种说法的异同,关键点在于对“攻”,“异端”,“也已”的理解和翻译,我不能给出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不过杨伯峻的说法和最后一种说法很有意思,下面我们赏析一下。

上面这种说法呢,也有它的依据,它认为“异端”是脱离了中庸思想的事物的极端,就像一根筷子,是有两端的,这两端是不同的,就称为“异端”。儒家提倡中庸之道,就是中间平常的东西,过于极端的是不被提倡的。着眼于极端,眼光就会狭窄,行为就会出错。遵循礼制,因时因地制宜,不偏不倚,这就是中庸之道。这种说法很有意思,因为它把握住了儒家道德标准的核心——中庸之道。

11.16子贡问:“子张和子夏两个人,谁更强些?”孔子回答说:“子张呢,有些过分;子夏呢,有些赶不上。”子贡道:“那么,子张强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这就是中庸思想的体现。还有11.22中,孔子关于自己对冉有和子路的不同教育方法解释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做事退缩,所以激励他,子路胆量比两个人大,所以要压压他。这也是孔子希望弟子们的行为符合中庸之道。

综上,捍卫正道和追求中庸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翻译上也过得去,是比较好的两种说法,至于孰是孰非,大家就见仁见智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道理本身,所以两者并存又有何不可呢?

由于这不是一篇严格的学术论文,所以我没有再去罗列何晏的《论语集解》,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四书集注》,程树德《论语集释》,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还有阮元的《十三经注疏》中的观点,不过这些功夫之前倒是做过的,虽然说也比较粗糙。对于一般人而言,我们当然是希望读懂经典,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启迪人生智慧,我们不是专家学者,所以繁复的考证不是必须的。我建议初学者从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入手,再博采百家之长,多讨论,多思考,贵在存疑。

相关文章

  • 第一则

    论语解读100则之第一则 出处:《论语》《学而篇》第一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知行合一、正能量朋友圈

    最近开始听论语、学论语。或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灵成熟度的增加,再看论语是不同的感受。论语第一则给我哪些启发呢?以...

  • 《论语》一则

  • 论语一则

    因为看到简书里有人写赏析论语的文章,所以我也想写几篇。至于写多少和多久,现在还说不准。 其实我对于论语恐怕仅能算是...

  • 《论语》一则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我只是传述前人的思想,相信古人,喜好古籍,可以把我比作老彭吧...

  • 论语一则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什么才是君子,孔子说:“先将要说的做出来,然后再说。”...

  • 论语一则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 论语一则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是论语小讲坛上,陈一凡同学讲了一则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论语,这则论语的意思是君子凡事都要求自己,小人凡...

  • 每日一则论语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网友评论

  • 五陵邻少:我认为孔子主仁,仁中有换位思考的内涵,这可能就是中庸的本源。中庸可能不是不偏不倚,而是一种辩证思维,曾国藩曾有近似理解。我认同。一己之见。
    五陵邻少:@江桥 祝你日进一步!
    江桥: @五陵邻少 嗯嗯,你这个说法很好,其实中庸思想是体现了辩证法。我说的不偏不倚其实中庸字面的意思,中庸的外延会更大。像做官的进退之道,性格上的平和,做事手段高明。这篇是就那句话而赏析而已,没有专门分析“仁”和“中庸”
  • 豆浆陈:。很好
    弘丹:好吧,我用的是傅佩荣的注解,看来还得再找一本对照着看。
    豆浆陈:@江桥 不敢当,嘎嘎
    江桥:@豆浆陈 还请多多指教

本文标题:论语一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dc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