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夜之间,“摆地摊”这个话题就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网上甚至出现了很多关于“摆地摊”的段子,以及如何摆地摊的攻略。
这些段子和攻略,大多具有调侃性质,流传最广的,也许就是那个“城管邀请曾经被取缔的摆摊者出来摆摊”的故事。
地摊,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一民间最活跃,也是最接地气的经济方式,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也养活了很多人,很多家庭。
那时候有一个词,叫“练摊儿”,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想做生意,或想创业,可以先从摆地摊做起。
通过摆地摊,既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胆量,又能提高一个人的口才,关键是还能补贴收入的不足,是很多找不到工作,或下岗失业人员的首选创业方式。
它成本低,易操作,无需任何手续,只需交个摊子费就可以了,只要不怕跌了面子,任何人都可以摆摊。
当然,也有很多头脑灵活、诚信经营的人,从摆摊起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成为让人羡慕的大老板,大富翁。可以说,我们的改革开放,地摊经济功不可没!
但近年来,随着“城管”这一新职业的出现,以及创建卫生城市的需要,很多地方的地摊就逐步被取缔了。
以前,各地市经常爆出城管与摆摊者发生冲突的新闻,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摆摊者毕竟是弱势群体,但凡有点门道和办法的人,都不会去摆摊。因此,他们常常面临被城管围追堵截的命运,实在气不过,或被逼无奈,来个鱼死网破,也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因而,城管这一群体一直备受诟病,其实,他们也有难言之隐。
地摊从取缔到复出,看似只有简单的两步,但决策者也许经过了权衡再权衡的复杂考量!
记得有一次回济南,经过一个往日曾异常喧闹的自由市场时,却发现它已风光不再。
不但沿街摊点踪迹全无,就是路边店也是冷冷清清,路上行人稀少。如果放在以前,这个点正是人来人往、热闹异常的时候。
经了解,原来是要创卫生城,所有的摊点都被取缔了,所谓的“违章建筑”也都被全部拆除。
看起来,街道确实干净了,整洁了,但却有多少人失去了收入来源,又有多少人再次为生计发愁忧虑!同时,我们的城市也丧失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也许是疫情的影响,也许是总理在两会上讲的,我们国家尚有六亿人月收入在千元以下,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好,为了提高大家的收入,我们摒弃了面子工程,让地摊经济重回民间。
这是一种好兆头,毕竟,实事求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我不知道这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之策,但我觉得: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同时,对于地摊经济,也要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怎么把这篇文章做好,也是对各级的一个考验!
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人民生活富足,老百姓安居乐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