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朋友圈里还在闹得沸沸扬扬。
睡得迷迷糊糊的我,看见她早上五点发来的信息:「爸爸走了。」
输入框里来来回回编辑删除,也没能说出什么安慰人的话。
她已经三十岁。这个年龄的女子,结婚生子为人母,房子至少供着一套,最差也有个说不上好与坏的老公。
可是她这些都没有。
过去,在父母和长她几岁的姐姐的照顾下,她依然能轻松生活。
父亲生病去世,对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这种打击不止是生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平日里她谈起父亲是一脸骄傲。父亲睿智温柔,扛起整个家,是多少人心中童年时期乃至一生的超级英雄。
我们都会渐渐长大,哪怕心智比不上年轮的奔跑速度。同样的,我们的父母也在长大,大到不能再大,于是钻进土里,开出一朵花来。我愿意把生命看作是这样一场轮回。每个人都在成长,不是衰老,哪怕离世,这也不是尽头,而是开始。
作为同样失去过至亲的我,想安慰她,但是明白此刻语言的无力。
“这世上,有些事。非亲身经历,不可身临其境,旁人再怎么安慰也没有自己内心强大的迅猛”。
愿天堂没有病痛。
愿朋友能好好生活。
看到知乎上一些让人心疼的回答,分享一下:
“我们坐上了生命列车,旅途中难免会看到人们无数次地上车、下车。
人来人往也伴随着故事的发生,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候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
降生人世,身旁坐着悉心呵护我们的父母,我们曾以为睁眼最先看到的他们,会一直陪我们走下去。很遗憾,动听的故事总是充满着曲折。
他们会突然在某个车站下车,留下我们手足无措。
但他们的爱,他们的守护,他们那无可替代的陪伴,将继续引领着我们。直到身旁的座位又坐上了新的天使。”
作为一个失去过至亲的人,我不赞同第一名的答案。根本不想看写的很规范的那些像抒情作文一样的文字,整个人的脑袋都是一团浆糊好嘛,以我当时的想法开谈谈:
1.尽量保证对方能吃饱喝好。说真的,会难过吃不下饭。但是没有食物摄入人会更抑郁,首先请尽量把对方引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
2.陪对方呆坐着。刚刚失去亲人真的脑袋是混乱的,鸡汤根本听不进去。这时候最好是静静的等(我会打电话不会见面因为觉得当面很难吐诉心声)。电话这头的你只要在对方说完一大堆话表示“嗯”“我在”之类的我陪你的话语就足够暖心。
3.在最痛苦的前几天过去后,可以约出来聊聊天。可以的话发挥话唠的能力,扯东扯西不要扯到亲情上。把对方的心思短暂的从痛苦里拉出来休息一下。
总的来说是,先给对方空间悲伤,再带着对方走出来。
多希望我不会答这一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