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思考和想法其实是好几年前了,当时我想自己设计一个关于孩子教育类的公链,很多设计都是基于BM设计的Bitshares
区块链设计第一准则
近几年来,大家可以看到各种公链、侧链以及DAPP的设计都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小细节小价值的设计层出不穷,各种脑洞大开,有时候我在想需要设计的这么复杂吗?不是说大道至简吗?最后深入思考发现这不是一个复杂不复杂的问题,而是一个价值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这个被称为价值互联网的区块链有一个必须要遵守的设计准则: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为每一次操作(甚至是被动被占有时间和注意力的)都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价值,即使是小数点后N位数,我称之为区块链设计第一准则。按照这个准则现在的各种设计各种脑洞比起未来成熟完善的区块链,它的底层生态庞大复杂丰富程度可能只占了几个百分点。
在这里特别提一下“投票”这个环节,对于社区自治最重要最关键的决策环节,涉及到人的时间、注意力、认知、精力的行为,直到现在居然还没有设计出良好的激励模式,想想都有点不可思议。
稳定币的全新设计:虚拟国度中的去中心化法定稳定货币(以下简称“虚币”)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各个公链像极了一个个虚拟的国度,其实很多社区治理方式可以参考现实中各个国家的设计,那么这个虚拟国度是否能像真实国家一样发行属于自己的“法定货币”,有没有一种大家都认可的方式发行出来?我想到了一个非常有趣值得尝试的BIGIDEA,这种“虚币”不是一小部分人通过宏观调控增发或者滥发出来,而是所有人通过参与各种价值交换各种经济活动慢慢稀释出来。
举个例子
以EOS为例,EOS价格为30RMB,购买RAM需要支付0.5%手续费,假设我们购买1000EOS的RAM,支付5个EOS手续费,直接以实时交易价格30RMB销毁这5个EOS转换成150RMB的稳定币。
一个短账号竟拍卖了3000EOS,交易时eos价格为30RMB,直接销毁转换成90000RMB的稳定币。
简单来说就是:EOS系统内所有收到交易费手续费(EOStoken)以实时的交易价格直接销毁转换成“虚币”
另外EOS作为一个商业分布式区块链应用,内置去中心化交易所必须是系统内的生态之一,交易收取EOS手续费销毁可以加快速度获得“虚币”。说实话现在很多区块链都有回购以及销毁这些设计真的不大好,价值财富不是省出来的,而是靠智慧创造出来的。
(思考题:这种“虚币”是否还有必要锚定真实国家的法定货币?)
销毁掉的EOS怎么恢复?
通过各种价值激励(奖励&利息)恢复
节点奖励
持仓锁仓利息(锁仓越久利息越高)
投票抵押奖励
也可以围绕快要出的Rex做一些激励设计
以及用于各种小设计小细节无处不在的价值激励,甚至这种价值激励可以嵌入到侧链和DAPP中去。
EOS整个生态经济活动越频繁活跃,EOS销毁越多各种利息&奖励也会越多,销毁恢复的即是增发的,不大需要人为定义每年增发百分之几,而是由自由市场决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通缩问题,可以让EOStoken始终保持在10亿这个数量,然后源源不断的产生“虚币”,自成一个经济循环体系。
稀释出来的“虚币”怎么流通出去以及资金的使用权
完全可以设计成类似平台币那样,将50%稀释出来的“虚币”分配给EOS持有者,另外50%作为EOS社区共同的发展基金,怎么使用由21个节点商议决定,不过我还是希望有一部分能通过公投决定,不是token权重这种,是一人一票的那种,只是现在还做不到一人一号,另外在我看来未来成熟完善的区块链,不仅仅区块链是公开透明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公开透明的。
关于用途
用途其实不必多说
团队开发资金
推广运营
各种福利活动,赞助下各种比赛
慈善活动
可以极低的利息放贷(银行功能)
也可以用于系统内的各种价值激励
这里主要说一下“作为DAPP天使孵化基金”,EOS社区每个月可以拿出一部分“虚币”尝试孵化1到2个DAPP,每个人都可以去申请,最终公投出要孵化的DAPP,只有参与投票的才能获取DAPP代币,让每个人都能养成投票就有钱拿的条件反射以及习惯,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治理当中来。
结语
通证经济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token,而token本身变化波动极大,有一些设计会变得复杂而且困难,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就像以前BTS的连环爆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现在有了这个“虚币”,相信可以做出更多优秀平衡的设计来,价值激励也变成了两种,一种是波动的价值激励(EOStoken),另一种是稳定的价值激励(“虚币”),稳定币和稳定的价值激励都是刚需,这种“虚币”可以说更符合去中心化的概念以及意义,并且它还不是凭空发行的。
最后再写点什么
个人希望EOS社区能成为第一个发行“虚拟国度中的去中心化法定稳定货币”的公链,我觉得无论在货币史还是区块链史都有里程碑的意义,这种“虚币”的设计可能会造就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当然一开始必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妥之处甚至可能会有很大的问题,不过我相信我们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大家可以多多探讨交流可行性以及利弊问题。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