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份“特急”文件,打响了暴利现金贷监管的第一枪!

一份“特急”文件,打响了暴利现金贷监管的第一枪!

作者: 中科融金科技有限公司 | 来源:发表于2017-11-28 10:45 被阅读0次

曾经活跃在现金贷市场的众生们,或着急忙乱地谋划整顿,谁都不知道下一步到底怎么走。因为谁都不曾料到,时时“挂念”的整治函,带来的“急刹车”会如此让人措手不及。

1.“特急”文件停批网络小贷

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整治办下发了特急文件《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要求各级小贷公司监管部门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

闪电停止审批,闪电召集监管会议,在混乱如麻的现金贷行业里,此番举措成为了监管层整治现金贷行业的“第一刀”。然而趣店、拍拍贷、融360、宜人贷等美股上市公司股价均出现了震荡。

《通知》的公布,行业的资金渠道、获客模式、定价模式等都将受到影响,也不排除市场进行新一轮的洗牌,当前一些公司也许因为某些合规问题或模式问题,在新规之后或一蹶不起。

2.现金贷争议不断

现金贷,即基于互联网的不限用途的小额信用贷款,随着不断发展又有了广泛的外延,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消费金融平台的现金分期、电商平台的随借随还、创业平台的发薪日贷款等,都属于现金贷范畴。

2016下半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金贷”迅速成为行业一个热门词汇。舆论对现金贷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点:

一是2017年3月15日前后,或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媒体开始集中进行有关“现金贷”的负面报道,负面词汇包括风控漏洞、高利贷、暴力催收、监管漏洞等,持续了不到一月,行业关注点转向;

二是趣店上市后,舆论对“现金贷”的质疑达到空前的高潮,争论点集中在高利贷、暴力催收、多头借贷、助贷模式无监管等方面,并引起监管层关注。

“现金贷”参与主体众多、模式复杂、监管困难。本质上这是一股由科技力量助推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也空前地将以往处在地下的民间金融推到前台,并冲击着我国现有的垄断与管制的金融体制。

由于现金贷的消费场景和资金流向不明晰,如果大量非理性消费者加入,势必会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最终因坏账率高发而引发非法催收行为的出现。

3. 暴力催收乱象迭生

据了解,金融机构“坏账”追回的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公司内部催收部门无法处理的案子,会转交给专门的催收公司来做,催收公司拿到坏账资料后,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明确催收的先后顺序与催收策略,普遍的方式就是电话、短信、授函和上门。

按照催收案件的难易程度,也会将案件转手给不同级别的催收公司,相较之下,对应的佣金自然不断提高。就这样,在层层转手和高额利润的情况下,言语恐吓、人身伤害等非法催收行为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客观上说,现金贷解决一部分燃眉之急的中低层收入群体的需求。但随着现金贷的快速增长,高收益的背后却是高风险并存,整个行业都深受高坏账率的困扰。平台坏账成本过高,有不少人就是借现金贷的钱、还银行的信用卡,最后赖账不还。

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现金贷的准入,监管政策尚未明确,也就对催收行为难以控制,部分平台在催收中仍然有空子可钻,以致暴力催收、信息泄露等事件时有发生。

4. 现金贷监管风暴已至

据了解,近日,湖南、重庆、宁波等地已相继发文要求整顿现金贷。有网友爆料称,宁波市鄞州区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开展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

清理整顿时间为2018年6月底前,对象包括现金贷、P2P等公司,而在整顿目标一栏中标明,现金贷所有经营的机构必须全部关闭。

5.合规之道

对于快速增长的现金贷来说,风险隐患一直存在。除暴力催收外,高利率、多头公债、泄露隐私等问题,一直游走于灰色产业链之中,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对其进行监督规范。这就要求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不断进行规范化操作,加强风险评估和管控,在日益规范的监管下,引领互金行业朝着专业化、合规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份“特急”文件,打响了暴利现金贷监管的第一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ss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