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和小子班的姊妹一起在余姊妹家学习圣经。姊妹们在客厅学习大卫鲍森的圣经纵览,孩子们则在另一个房间,有他们自己的天地。
余姊妹家两个孩子,大的是男孩多多,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小的是女孩点点,一周多岁,能到处乱跑了。姊妹很有爱心,把家提供为聚会场所,每次都准备好丰富的水果和零食,泡好茶水。
大牛今天带了三本书,一年级的《语文》、《道德与法制》,还有一本卡梅拉系列的故事书。一开门便被多多迎进了卧室,那是他们的天地,于是他们的课程先开始了,“生活中的小拖拉,时常会说‘等一下’……”大牛领着多多读,点点脑袋往前凑。
记得第一次去她家,怎一个乱字了得。床上玩具被撒的到处都是,小饼干洒落在一地,抽出的纸巾床上地下横七竖八的躺着,就连衣柜他们也钻进钻出成了躲猫猫的好去处,时不时再传出争吵、嚎啕声……
心中升起一个念头:不能再带他来!
大牛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咋滴,在淮南与妹妹吵,在学校与同桌有摩擦,与别的孩子玩耍时,纵使是他的错,他也是无理也要狡出三分理……当然,这些都是以前我给他贴了标签。每每有这样摩擦产生的时候,不谦让、不礼貌、不懂事等等帽子就扣在他头上,后面就是一番自以为是的说教。无效!他回给我的经典台词就是“凭什么!”。
朱熹理学的格物探究世间万物的理,王明阳格竹七日七夜推翻他的理论,得出:吾心具足,不假外物。如果把焦点放在问题上,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只有把焦点转回到自己,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大牛在人际交往能力上的匮乏在于我,他只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是还没有学会我的演技。深刨,他是我的镜子。外人眼里我很友善,但是他是见证我本质的人。在亲密关系里,没有从老公那得到我认为该得到的东西,所以对老公我总是处于一种抓取和争夺的心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些自然流露的东西使他成为我的翻版。我有着很多的技法和面具遮盖着这些,而孩子还没有这方面的技能,当他毫无掩饰的流露出这些时,我见到了自己所厌恶的那个低层自我,把它们作为问题去攻击。
孩子是一张白纸,一切的根源在我。找到根源以后,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不假老公(呵呵……可怜的男人,一直对他开启的是战斗模式),去活本自具足,身心得到了释放,相信大牛也会因着我的改变在他的人生中发展出他良好的人际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