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康德《论教育.导论》有感

读康德《论教育.导论》有感

作者: 老李的理性批判 | 来源:发表于2018-08-11 12:33 被阅读44次
读康德《论教育.导论》有感

自由是理性的前提,但自由不是任性!

理性的教育——读康德《论教育学·导论》(原载《康德著作全集》第9卷,李秋零主编,人大出版社)有感

自由和理性是康德思想的核心观念,在教育上主要体现在他的《论教育学》中。

文章中说:“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们怎样才能把服从于法则的强制与运用自己自由的能力结合起来?因为强制是必需的!有了强制,我怎么培育出自由呢?我应当让我的幼童习惯于忍受对其自由的一种强制,并且应当同时引导他自己去正确地运用自己的自由。离开了教育的人就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自由。他必须尽早感受到社会的不可避免的阻抗,以便认识到为了独立而养活自己、匮乏和挣钱的艰辛。

这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孩子从小就在一切事情上自由(在他伤害自己的事情上例外,比如他抓一把无鞘的刀),只要这样做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例如,如果他喊叫,或者大声嬉戏,这就烦扰了别人。

2.必须向孩子指出,惟有通过让别人也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才能达到他自己的目的,例如,如果他不做人们希望的事情,人们就不让他快乐,他应当学习等等。

3.必须向他证明,施加给他一种强制把他引向运用他自己的自由,培养他,是为了他有朝一日能够是自由的,也就是说,可以不依赖别人的照料。

最后这一点是最迟做的。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观察到比如人们今后必须为自己的生计操心,是很晚才有的事情。他们认为,就像在父母家中,他们总是能得到吃的喝的,无须为此操心。没有那种观察,特别是富有父母的孩子和君侯子孙,就会像奥塔希提岛的居民,终生都是孩子。

在这里,公共教育有其极明显的优势,因为人们在此学会衡量自己的力量,学会让别人的权利来限制自己。这里没有任何人享有特权,因为人们到处都感受到阻抗,因为人们惟有通过以成就而出众才使自己引人注意。它提供了未来公民的最佳样板。”

“人天生对自由有一种如此强烈的趋向,以至于他只要有一段时间习惯于自由,就将为它牺牲一切,正因为此,训诫也必须如上所说,及早投入运用,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到后来就难以改变人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就任性而为。

必须及早使人习惯于服从理性的规定。如果人们让他在幼年时任意而为,没有任何东西抵制他,则他就将终生保持着某种野性。而在幼年时受到过多的母亲温存保护的人,也是无可救药的,因为他们一旦进入世界的事务之中,从此就越来越多地从四面八方受到抵制,并到处都受到打击。”

人的理性的前提是思想的自由,而人的行为的自由却要受到理性的限制。

康德认为人有动物性、人性以及理性。康德认为,人的人性通过被动的照管(供养、抚养)、训诫(管教),以及连同塑造在内的积极教导,亦即教育,来将人性的全部自然禀赋逐渐地从自身中发挥出来,从人身上去除野性,以此防止人由于自己动物性的动机而偏离其规定,限制人,使其不野蛮地、不假思索地陷入危险。

在教育的过程中,人的理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动物通过其本能就已经是其一切;一种外在的理性已经为它安排好一切。但人却使用自己的理性”。“在人性中有许多胚芽,而现在,把自然禀赋均衡地发展出来,把人性从其胚芽展开,使得人达到其规定,这是我们的事情。动物是自动地满足这种规定的,并不了解它。人必须首先去追求达到它,但如果他对自己的规定连一个概念都没有,这就不可能发生”。对自己进行规定,追求达到它,这就是理性的重要元素。

康德非常重视“善”的教育:“人应当首先发展其向善的禀赋;天意并未把它们已经现成地置于人里面”。“教育是一门艺术,其实施必须经过许多世代才能够完善。每一世代都配备有前一世代的知识,能够越来越多地实现均衡且合目的地发展人的一切自然禀赋,就这样把整个人类导向其规定的教育。——天意希望人自己从自身中产生善”。“好的教育正是世界上一切善从中产生的东西。处在人里面的胚芽必然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因为恶的根据在人的自然禀赋中是找不到的。恶的原因仅仅是本性没有置于规则之下。在人里面只有向善的胚芽”。

康德所说的“规则”,是指理性的规则,人若遵循之,则可接近甚至可以达至“善”。

康德说:“人惟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的东西,他什么也不是”。

读康德《论教育.导论》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康德《论教育.导论》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wr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