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树杂谈

作者: 杨宝树 | 来源:发表于2017-01-07 11:33 被阅读0次

【宝树杂谈】:这幅《欲写山色好风光》,我想,看过我作品或者宝树杂谈的人很容易就能发现出和以前的作品有不同,大致为两点:一是用笔,一是用色。画画贵简不贵繁,这个简指的是笔墨,而非境界。用笔用墨做到简和少,是我近几年想突破的目标。有人认为像齐百石那些大画家画面极简的作品,肯定是随随便便抹几笔就成的,自己也可漫不经心,依葫芦画瓢就能画出好画。

 据李可染回忆,齐白石画画不是画得很快,而是很慢,是十分严肃的。越是大笔墨的画,越是小心经意。中国山水画要表现出很大的空间,而要用在简单的笔墨中,表现出几十里的深度,这真的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在作这幅画时,有意识强调了空间感,在处理远山近物的关系时,很注意它们的交界处,按画面要求,近浓远淡,这个主要表现在色和墨的渲染上,另外,在色彩的运用上,我一改往日常用的石绿、花青等色,改用苍绿,并且在表现山川峰峦的时候,只用水带色来进行表现,几乎没有墨的痕迹,要用简单的皴、擦、染来描绘出厚重苍润之感,用水来调色的浓淡就显得犹为重要,我会不厌其烦,试看多遍,方才下笔。

 我的本意是要描绘江南小风光,而江南的山有仿佛蕴含无限水蒸汽、空灵高华的特点,要想表达出这个气氛,除了上面所说得当的“水”的应用外,我做了面积不小的留白,这个白不是空白,不是空无一物,它或是一抹青黛,或是与实的地方似连未连,求空而不空,从无画处求画,仿佛下笔时意犹未尽,这样才可以让笔下的山有种含烟带雨、空阔无际之感。只有自己下笔时意犹未尽,看者才有可能余味无穷。所以,无论笔墨如何作减法,意境却是要不断做加法的。

宝树杂谈 宝树杂谈 宝树杂谈

相关文章

  • (宝树杂谈)之九

    【宝树杂谈】:这幅《欲写山色好风光》,我想,看过我作品或者宝树杂谈的人很容易就能发现出和以前的作品有不同,大致为两...

  • 宝树杂谈

    【宝树杂谈】:这幅《欲写山色好风光》,我想,看过我作品或者宝树杂谈的人很容易就能发现出和以前的作品有不同,大致为两...

  • 宝树杂谈

    【宝树杂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一个词来评价一首诗、一张图、一幅画、一场电影、有时甚至是一条路,觉得它很好,好...

  • 宝树杂谈

    【宝树杂谈】:《幽谷话旧》是一幅四尺泼墨大写意画作(抱石笔意),除了房舍、古松细笔勾勒,描绘出形,其余山峦、峰石皆...

  • 宝树杂谈

    有一种努力叫主动,那是因为责任的激励! 有一种拼命叫我愿意,那是因为梦想的动力! 人的一生,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

  • 宝树杂谈(国画)

    【宝树杂谈】:人到中年,说“感动”,总会显得有些矫情,说被自己感动,就会显得更加矫情,如果说被自己画画“感动”,就...

  • 宝树杂谈(九)

    有一种努力叫主动,那是因为责任的激励! 有一种拼命叫我愿意,那是因为梦想的动力! 人的一生,最终你相信什么就...

  • 宝树杂谈(十一)

    【宝树杂谈】:“山不在高,有深则幽”说出了山的深秀贵在层次。“幽”说的是“幽邃”、“幽境”、“清幽”,而要达到这一...

  • 宝树杂谈(八)

    【宝树杂谈】:《红楼梦》里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讲到她读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那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宝树杂谈(七)

    【宝树杂谈】:“山不在高,有深则幽”说出了山的深秀贵在层次。“幽”说的是“幽邃”、“幽境”、“清幽”,而要达到这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树杂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hf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