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段选自《谈话的力量》P6页
米吉是一位大学行政人员的妻子,最近纽约的一次课堂上,她说自己对生活感到厌烦。为什么呢?“因为一整天,陪伴我的就只有两个孩子:一个三岁,另一个还是婴儿。因此梅尔一回来,我就问:“今天怎么样?”我真的是想得到他的回答。但是他说什么呢?“没什么,
就跟平常一样。”然后他就打开电视看起来了。
米吉犯了几个简单的错误:
第一,她的询问范围太广。提问题就像开水龙头一样,范围放得越开,得到的回应就越多――直至最后的极限。米吉这样宽泛的问题像“有什么新的消息?“最近忙些什么?”“说说你自己的情况!”)往往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回答,所以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
第二,“今天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听起来
更像是一句套话,随口说说而已,而不是真想了解什么情况。回答往往也是套话,例如“很好!”或者“还行”。
最后,米吉每天都问同样的问题。这不仅让
对方更认准为套话,而且每天都要回答这样毫无创意的问题,很可能也会让她的丈夫感到厌烦。
我建议米吉每天读学校和当地的报纸,然后在
让她的丈夫休息片刻之后,就他比较熟悉的话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以下就是她的成果:
那天晚上,我告诉梅尔我听说学校要重新设
定对文科学生的外语要求。我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接着我们就开始讨论学习外语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别的民族。我们还谈论了各自学外语的经历。结果俩人开始用中学时学的蹩脚法语交谈,开心得不行。最后,我们都谈得很累了,但是很开心,他吻了我一下,小声对我说:"亲爱的,你太棒了!”
这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吗?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一个好的提问,能够引出你想要的答案或者对方的侃侃而谈,对工作和生活都会很有帮助,容易与他人产生互动。
那么一个好的提问,
首先要具体,范围不能太广,否则人们会因为问题太大,而习惯性选择放弃
其次提问要有针对性,根据对方所熟悉的内容,提出问题,更易于引起他人的兴趣,获得更多信息和交流的机会。
【A1:联系过往经验】
作为培训师,我经常会在PPT转换之间,设置好要提问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先结合提问对象,根据他们的熟悉的场景或事情来提问,引发他们的思考。
第二个提问:如果想要收集更多信息,一般要选择开放式问题,其次在开放问题当中会尽量的具体特定的事情,从而引出更多的答案。
例如:最近在做电饭煲的培训当中,我会提出,在家里做饭的朋友,1.你在做饭的时候希望这个电饭煲能帮你实现什么功能?
2.如果你不做饭,你只洗碗,你希望在清洗电饭煲的过程当中,得到什么好的体验?
3.如果你既不做饭也不洗碗,请问你对吃一顿好饭有什么要求,具体的标准什么?
每一个问题,都是有针对对象的,并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提出相对具体的问题,获得我想要的答案。
所以一个好的提问,在培训当中是非常有用的,也是能够很好的产生互动的方式。
【A2:规划今后运用】
针对与如何做好提问,如何是自己的提问强而有力?我个人认为自己还需要走很长一段时间的路,不断地来训练自己。
目前我针对教练课程,会有意在跟学员和朋友之间运用提问的来寻求更多维度的信息。
我在目前的半年里,给自己设定了针对教练课程的提问,
首先要具体,并且结合当事人熟悉的场景去做练习。
带团队,需要引导时,我会试着用目标,现状,选择和意愿这四个步骤
例如:
1.关于目标设定的常用问题联系
你想加入培训团队的有什么期望吗?你的目标什么?
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话,那是什么?
你认为实现目标的标志是什么?
如果需要量化的话,你的目标是什么?
2.关于现状的提问:
你目前的现状怎么样?
你如何指导这是准确的信息?
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3.关于选择的提问
你有哪些选择?
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哪些?
这些选择的优缺点有哪些?
4.你要做什么?
何时是你采取行动的最好时机?
你可能遇到什么障碍?
你需要什么支持?
谁可能对此有帮助?
你何时需要支持以及如何获得支持?
网友评论
a1也是针对i里第二个有针对性叙述的例子,很详细!
a2分类细致,步骤明确,但是如何来衡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