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科技婚姻育儿读书
书评|这5个错误的育儿方式,我敢说95%的家长都在做

书评|这5个错误的育儿方式,我敢说95%的家长都在做

作者: 萌薇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2:58 被阅读1763次

2017年儿童节的前一天,我当上了妈妈,一瞬间整个世界就变了。平时看起来很轻松的事情,轮到我仿佛困难了10倍。比如喂奶时应该让婴儿含着乳晕,不然乳头会被咬坏;孩子睡觉黑白颠倒,硬是用了1个月的时间才纠正过来;很多东西也要忌口,不然会影响奶水的质和量。

以前我觉得产妇患上抑郁症是矫情,后来轮到自己,我感同身受。产妇的抑郁症一方面来自家人的不理解,另一方面来自自由与责任的切换。

以前我觉得生孩子本身就挺痛苦了,后来没想到育养是件更难的事情。

2017年2月,在天津某商场发生了一件人间悲剧,一位父亲抱着两个孩子站在四楼往下看,一个孩子坠落后,家长想伸手去拉孩子,结果另一个孩子也坠落了,当场死亡。大家一边很同情这家人,又在谴责他们不会当父母,很多人都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当了父母,也根本不会当父母。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我一想到当父母不需要选拔和考试,我便毛骨悚然”。

如果你已为人母为人父,请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中国是一个讲究传承的国家,很多错误的育儿方式一代一代往下传。多数家庭矛盾也是来自育儿观念的冲突,不管你有多少口头相传的经验,请记住Dr魏在《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中说的一句话:“生命从不倒行,请相信科学的力量。”

很多人知道Dr魏是因为《最强大脑》,那位坐在嘉宾席上英俊犀利的“科学男神”。他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教授、博导,也是一位未来脑计划的专家。《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主要介绍如何用科学的方式把孩子培养为适合未来社会的成长型人才,但是书中也讲到了一些常见的育儿误区,据我观察这些误区几乎是很多家长都正在做的,包括我本人在内,也是刷新了我的三观。

特别想把这些人们平时误以为正确的育儿方式及时分享出来,以便及时纠错,毕竟孩子不是小白鼠,错误的方式应该立即停止。


错误1:先学好一门语言再去学另外一门

我经常对公婆说,你们要跟孩子讲普通话,不要讲方言,不然她学会说话会变得很慢。这个观念是一位宝妈分享给我的,我也自认为如此。

而事实是,孩子越早接触不同的语言,越有利于不同语言的掌握。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习外语,最好是越小越好。Dr魏说:“如果小孩子从小学习双语,两种语言在她的大脑里的表征区是网状交织在一起的,像马赛克一样。”但是,如果是成年后再学习外语,大脑的表征区就是泾渭分明的,去过重庆朝天门的人肯定对两江交汇的景色印象深刻,嘉陵江的水明显很清澈,而长江水却很浑浊。这一现状直接产生的危害就是不能运用自如,为什么成年后学习英语,特别容易出现哑巴英语的现象,就是这个原因。

其次,越早学习外语,发言越标准。我家乡的方言是“f、h”不分,又加上小时候语文老师的三脚猫发音,导致我一直处于普通话不标准的尴尬境地。大脑是由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它们之间会随着环境和经验的改变而产生变化,进而重塑大脑结构。小孩子从小就可以区分语言间的细微发音区别,一旦成年后,长期的单一语言刺激,孩子们的听觉和语言功能也会变得很单一,不敏感,导致了发音也不准确。

因此,想要孩子掌握外语,能早不能晚。

错误2: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差距,原因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拥有前者的人会主动应对困难,认为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具备后者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一切都是天资决定的,事情做不到,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面对困难时就选择知难而退。

经过心理学家长期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秉持的观点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你告诉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的时候,表面是在鼓励孩子,实际是在潜移默化的帮孩子塑造成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觉得事情做得好是因为自己有天赋,做不好则是没天赋。

如今大家都在提倡鼓励性教育,那么如何对孩子赞美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呢?《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建议家长们做到以下三点:

1.表扬努力,而不是表扬聪明

2.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

3.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

另外,具有固定型成长模式的人,更容易说谎,为了维护自己聪明的事实,面临纰漏或者是错误时,喜欢把原因归咎到他人身上。

错误3:觉得自己孩子懂得多很牛掰

前一段时间回娘家,老爸非常欣喜的说:“我给你找个节目看,一个四岁的小孩可以背诵上千首诗词,简直是神童啊!”

央视的《欢乐中国人》节目邀请到一个四岁的山东小朋友,从小受到奶奶的熏陶,虽然只有四岁,却已经饱读诗书,与主持人和嘉宾对答如流,可以把李白的《将进酒》一字不落的背下来,并且还理解诗词的意思。

据不完全统计,他已经可以认识3000多个汉字了,被誉为“中华小诗库”也是实至名归的。

我很佩服这样的小朋友,但是同时也有点担忧。我怕这样的节目播出来,很多家长会进行模仿式教育,重点放在如何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孩子进行填鸭式教育,而不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小时候,村子里有个所谓的“神童”,还没有入学就可以识遍春联上的字,后来,他在大家的渴望中越来越平庸,初中就辍学了。

多问孩子为什么,慢慢培养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兴趣去学知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记得《舌尖上的中国》一、二部的导演陈晓卿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从来不觉得,你必须得背什么唐诗宋词,你才有文化,你懂吃同样也有文化。”

所以,锻炼孩子的思维方式比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未来型人才。

错误4:孩子不爱分享就觉得她(他)自私

美国的社交网络上流传这么一个视频:一位美国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卡森在公园里玩,周围很多孩子却强迫卡森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甚至很多家长还在旁边冷嘲热讽。妈妈知道孩子的玩具其实是要留给自己的好朋友玩的,于是她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你不想,你可以说不。”

我们经常目睹过很多家长为了表现自己的慷慨,不经过孩子的同意甚至是强迫孩子,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看到别家小朋友不愿意分享,你还觉得人家自私。

究竟孰是孰非呢?

Dr魏说:“真正的分享,不是一味付出,不是有求必应,不是‘老好人’。真正的分享需要智慧,要勇敢地跟索取者说‘不’!”

从小应该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清楚界定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当别人愿意把东西分享给你时,你更容易产生感恩之心,不会当一味的索取者。当别人不愿分享给时,你也应该明白,那是人家的权利,并不是道德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


错误5:让孩子使用学步车走路

在看到《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之前,我也在给孩子用学步车,好在时间很短。

小时候大家都有学骑自行车的经历,有些人学车是有人在后面扶着,自己还以为会骑了,结果对方一松手,立马摔了下来。而那些原本就没有人扶虽然摔了几次,却能很快就学会骑车。

这跟学步车的原理是一样的,频繁使用学步车,会给孩子的大脑和肌肉一个错误的信号,自认为自己的平衡感很好。而孩子的运动系统要靠一定的试错才能调节到适应的程度。

另外长期使用学步车还容易导致孩子腿部的发育,比如O型腿,X型腿等。面对走路比较慢的孩子,可以适当刺激一下孩子的前庭系统,它主要掌管人的平衡感和运动能力。

如何刺激呢?可以对孩子摇一摇、晃一晃,记住动作一定不要太夸张。

其实这些错误的育儿方式很多来自口头相传,以及很多不科学的自媒体文章。虽然我们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当了父母,但是学习可以让我们越来越合格。孩子选择了我们,就像白纸一样来到我们身边,描绘这幅画的每一笔都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凌雪兮:在说到方言的时候仿佛看见了无锡话的影子:joy:
  • 菩妖妖:我也有兴趣买一本了
  • 錠嬜:增加一条,表扬细节,而不是表扬整体。其实,家长们关于表扬的确存在许多误区。表扬不当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您说的这本书勾起了我看的欲望,概括了中心思想,棒棒哒!
    錠嬜:@萌薇 🙂🙂🙂
    萌薇:@曦雨心愿 谢谢,学习啦!你说的很对,赞同
  • 冰涵之家:谢谢分享!我也想看看这本书了!
    萌薇:@冰涵之家 很实用哦!不谢哈!

本文标题:书评|这5个错误的育儿方式,我敢说95%的家长都在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nd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