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开始变老,是先从感情上变得柔软起来的吧?都变得爱哭了吧?昨天看龙应台的《目送》,一本书居然把我看哭了。心想,自己老了。

“初老”这个词昨天突然从我脑子里面蹦了出来。悄么声息地2018又要过去了,好像一眨眼。虽然一下蹦到一年的结局,但仔细想起来,2018应该是我开始新鲜人生的转折一年。承上启下。
8月底儿子去了遥远的大学开始大一的新生活,老公上班整天忙来忙去,我成了大闲人,经常一个人在家,手里有了大把的时间却不知如何打发,这是一种心里慌张的感觉。做什么都慌慌的,即便半躺在沙发上百无聊赖看手机,外表很平静,内在却焦灼。
2018的8月之前,我还在为儿子备战高考而饱受煎熬,眨眼间,又面对空荡荡的生活不知如何去填满而焦躁。
没有目标的人生。没有动力的人生。活力减半。
前几天傍晚出门,在小区里看见一个放学回家的女孩,个子不高,背影和儿子一样瘦瘦的,同样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大书包。顿时回想起自己就在几个月前不也是一边在阳台做饭一边等着看儿子回家的身影?远远地看见他背着书包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手里锅铲也变得欢快起来,估摸着儿子到家的时间,端菜上桌等着开门。心里有等待,日子平平常常的,现在回味起来,也是幸福。
坐公交车,路过儿子高中学校,一群放学的孩子们穿着和儿子那时同样的校服,各自走出校门,回家。目光追随着孩子们的背影好远。心下想,几个月前我也是经常在校门口接儿子放学,那段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2012年妈妈刚去世时,也是这种感觉。心理上没有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还没有适应。走在街上看到和妈妈年龄相仿、体态相仿的老人,就紧紧跟在人家后面,一直跟着一直看,希望她们能转过头来,那时觉得她们每一个都特别像、特别像。
说不上是怀念,是悲伤,离别的感受,是眼睁睁的舍不得,却又没有办法改变。
关于离别,送儿子去大学报到后办完手续,把整个校园走了个遍。可能就是想多待一会儿吧。还拍了n多张照片。最后在宿舍楼门口,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对老公说,我不上楼了,你陪他上去吧。就坐在台阶上等。等老公独自下来,我第一句就是:“儿子呢?怎么没下来?”老公诧异看我一眼。我顿时明白了。儿子不下来了。把儿子送上去就留在那里了。眼里哗哗哗哗哗哗。。。。。
两个人一起上去,下来的却是一个人。这就是离别。
一路哭着从学校到宾馆。到火车站。到家。现在想起来,还是哭。
这就是离别。
儿子大了,我老了。老成一个孩子,爱哭了。
离别后的生活,我以为我会丰富多彩,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了。烤箱成了闲置摆设,没有了各种蛋糕、蛋挞、小饼干的出炉,也没有了冒着热气的奶茶和朱古力热巧。没有了红色跑道上的刷圈,没有了keep的动态。一切都停摆了。
而,时间是不会停的。它继续向前、向前。
不管你怎样想说:“再等会儿吧,再等会儿吧。”只有继续向前,没有回应。
在家宅久了,难得和老公一起去了菜市场,路边小贩,街边小店,和过去一样。因为接地气,所以显得热气腾腾。看着居然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就像沉睡好久终于醒来,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新鲜。站在一个修锁配钥匙的小门脸前看了半天,真的像是没来过、没见过。一回头,看见不远处阳光下老公的笑脸,他在等我看完。最世俗的就是最幸福的。暖洋洋的。
对任何人、任何事来说,都是“太阳照常升起”,无论发生了什么,悲欢离合,该向前的还是向前,日子就是藏在每一个分分秒秒的瞬间,不悲不喜。你赋予它什么内容它就本色出演给你看。
菜市场,中老年人的主场。这样一天天地老去,有老伴相伴,普普通通的日子也很可爱。
“吾家有儿(女)初长成”家长们喜欢记录儿女成长变化带来的幸福,“长成”的同时伴随着“初老”,我更愿意认真感受“初老”的每一刻,因为,日子的叠加是停不下来的计步器,一步一步迈向人生终点。我要认真老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