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懒成了我的口头禅。
先生说:“我们去看看老人们”,心中意动,但却回曰:“懒跑得”;
同事说:“这个可以怎样怎样”,心中认同,但却回曰:“就这样吧,懒得弄”;
朋友说:“我们一起去干点么事么事”,嘴上敷衍,心中回答:“干不好,懒得做”……
懒成了借口,也成为了习惯。
想喝口水,懒得倒,忍忍就过去了;
想出门走走,穿着家居服,出门不便,懒得换;
想写家庭日记,今儿有滴累,懒得动笔,一日不写没啥事,再说了,也写不出啥花来……
懒是坏习惯,得改!懒是心病,得治!
以前的习惯造就了今天的我,现在的习惯造就了往后的我。
恰好上周陈仪新战友的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触动心弦的句子。
为了不让“懒”这个坏习惯造就往后的我,咱下定决心改正。
线上搜索“懒”,有篇文章的标题曰——懒,其实是一种心病。
既然是病,当然得治!
懒的原因是拖延,是不自律
改错得找错哪里不是?治病得找到病因不是?
懒是什么呢?
本意是懒惰,指想做某事而不情愿付出行动的意思,引申义是疲倦,没力气。
懒也分很多种。例如:
懒,
第一种是心理懒惰,表现为没有目标、不思进取;
第二种是思维懒惰,懒得动脑思考,依赖别人的想法;
第三种是行为懒惰,明知某件事应该做,却迟迟不做,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照以上分类,自我分析一番,发现自己占了个全。
再细想一下,归根究底还是不自律,是拖延。
因为拖延,有了行为懒惰;因为行为懒惰,时间久了,思维跟不上,有了思维懒惰;因为行为懒惰+思维懒惰,久而久之,发展为心理懒惰。然后心理进一步影响思维和行为,三种懒惰占全!
坏习惯用好习惯替代,“懒”病也需对症下药
懒的原因找到了,咱对症下药就好。
脑中闪过有篇关于习惯的文章,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坏习惯是不可能改掉的,只能是用好习惯替代。
那咱就替代!
既然原因分三种,咱就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改掉行为拖延的坏习惯,咱想等会再做的时候,用立刻去做替代;
第二,改掉思维拖延的坏习惯,咱想说“懒”字的时候改成“好的”“我试试”“我来”“我行”;
第三,改掉心理拖延的坏习惯,制定日计划,尔后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
懒是病,自然得对症下药,懒是心病,治疗自然少不了心理暗示,从今天开始,告诉自己——我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