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03 2019年2月6日 周三 晴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自驾至四川,这个春节将在千里迢迢的川府之国度过,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已经2275年,历经两千多年仍然在发挥作用的历史工程已为数不多,但都江堰当属首屈一指。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
今天的都江堰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景点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组成。鱼嘴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而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仅修建宝瓶口就用了整整8年时间,当时在没有炸药、没有电钻、甚至连钢钎都没有的战国末年,他们用大火烧红岩石,再用来自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泼浇巨石,用冰火相激的自然之法,使坚硬的岩石纷纷断裂,才将今日的“离堆”与母体分离。听到这介绍不禁让我们惊叹古代先人以无比的坚韧战胜了这旷世艰难,更惊叹他们两千多年前自然科学观的智慧高度。
都江堰的建成,让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在下山的途中我们一家三口都为古代先人面临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叹服,是啊,一个人的聪明是父母所赐,而能在一件事上不屈不挠坚持不已才是最让人折服的,也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今天的参观让我们收获满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