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拉巴尔在《卡格尔先生》中描述卡格尔先生那永远不想停息的脚步时说,所有的路径都没有所谓的目的地,当他到达那个地方时,路在他面前再次延伸出去,没有止境,他只好再次出发,继续赶路……
卡格尔先生展示了人生的范式之一:介于懵懂与清醒之间,用“积极”的想象将灵魂占据,让人生看起来忙碌且有意义。
这种范式根植于人的异化。在社会化的纽带愈来愈紧凑地将人联结,而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愈来愈远的境况里,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人们总是渴求安静的闲暇,同时又难以忍受独处。于是,欲望的驱使使得折中的办法层出不穷,人们在逃避社会性忙碌的同时,又用各种自寻的忙碌将闲暇填满。
这看起来很矛盾。其实何尝不正像卡格尔先生的脚步:每一个即将迈开的步伐都有充足的理由明证自我,而走过的每一步又陷入迷茫的漩涡。“行行重行行”,永远没有停下的时候,永远在追寻里奔走。追寻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赫拉巴尔在文末感叹,卡格尔先生……即便他不给予自己那些跋涉的旅程任何意义,也已不再重要,因为我们又有谁知道,每个人的人生旅途有怎样的意义?这样的范式似乎令人很沮丧。但确实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种。当我们失望于曾激情万丈的希冀时,失落于曾恬静美好的前景时,卡格尔先生就会乘机而入,将我们拖曳进在无意义中寻觅有意义的迷幻里。
千万别高估了理性,它需要孕育的空间。我们不仅需要且行且珍惜,还要适当停顿,以便可以唤来反思与警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