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记忆以来,母亲空闲时除了家里,唯一的落脚地就是王奶奶家,同几个年纪相仿的婶子聚在她家打牌。今天吃过午饭,我看她没有要出门的意思,就打趣她:“今天怎么这么反常,不是到点了吗?”
她故作生气地说:“你这是盼着我出去吧!你王奶奶一家昨天去青岛旅游了,估计要两三天才回来。她现在现在日子好了,是该出去转转。”
王奶奶今年也有六十出头,按照这样的年龄,我顶多称呼“大娘”只是在农村是按照辈分叫的。
年轻时她嫁到这个村子,丈夫是名军人,在那时,这样的条件是令许多人艳羡的。先后生下两个女儿,结婚没多少年丈夫便因公殉职。好在那时她已经怀上第三胎,是计划生育执行最严格的时候,只要被抓到,便会强行打胎。当时医疗设备落后,好多妇女因此再也没有怀上过。
此时丈夫的离去令她悲痛万分,腹中的孩子成了她唯一的希望。有人劝她:说不定肚子里还是个女孩,现在形式严峻,即使能躲过,那以后这个孩子必定会增加她的负担。这并没有消减她生下这个孩子的决心。
那天,一波人开着车眼看快到了她家,家人急忙将大门反锁,与门外的人周旋。那时候农村很少有楼梯,都是木梯。她拖着笨重的身子顺梯爬向房顶。当那些人冲进入屋子,看着空无一人,便将院子里各个角落翻了一个遍,看着靠在那里的梯子,顿时幡然醒悟。当他们冲出去时,已经不见了人影。房顶后面有一棵紧挨着的大树,她抱着大树艰险着地。好心的邻居将她藏到自己家里,才躲过一劫。从此,便躲到远方亲戚家里,直到孩子平安生产。
是个男孩子,这使她欣喜若狂,总算给丈夫留后了。即使国家对烈士家属有补贴,对于他们四口还是远远不够的。她拼尽一切养育着三个子女,对待教育上从来没有亏待任何一个。看着成绩名列前茅的两个女儿,再苦再难也要让三个出人头地,那段日子,实在是太难熬了。两个女儿相继上了大学,儿子也上了初中,这时有人给她介绍了现在丈夫。这个男人年轻时候办了荒唐事,蹲了监狱,出狱后已是人到中年,没有人愿意嫁给他。
听说这位爷爷年轻时有人给他算过命,说他这辈子先苦后甜,并且儿女双全,晚年有享不尽得福。在他刚出狱的时候感觉这预言荒唐可笑,已经到了中年还没有成家,何来儿女双全。自打入赘到王奶奶家,才慢慢相信那人所说不假。
刚开始他不务正业,甚至对王奶奶动手。被王奶奶娘家几个弟弟揍了一顿,甚至差点被赶走。此后他痛改前非,真心实意和王奶奶过日子,帮着她供儿女上学,帮助他们完成终身大事。他这些付出,三个子女也看在眼里,并且对待他就如生父一样。现在两个女儿都是县里的高中老师。儿子在附近的厂里也熬成了技工。这些年农村开发,他们手里买地的钱,足以让很好的生活。
母亲和邻居两个婶子是同一年结婚,初到这个村子,王奶奶经常帮扶着她们。我和两个婶子家的儿子是同一年出生,还都是二胎,为了躲避计划生育,三个妈妈都抱着孩子到王奶奶家里,她家不属于目标户。三个婴儿在她家里,拉了,尿了,哭闹肯定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但是王奶奶从来没有嫌弃过。
母亲不会骑自行车,父亲常年不在家,平时需要到镇上买东西,带孩子看病,都多亏王奶奶帮忙。记得当年为哥哥报户口时候,工作人员疏忽录错了信息,户口本一直是爷爷保管的,直到上学时候才发现。没有想到流程会那么复杂,需要找当年接生婆、邻居、村大队证明,还要许多部门公章,足足跑了一天时间。正值酷暑天,王奶奶骑自行车载着母亲跑了一趟又趟。这些事情常常挂在母亲嘴边,对她满怀感激,也因此和王奶奶关系最为要好。
今晚想起了她,过去的事情一遍遍在脑海里回放。她在我家困难的时候不遗余力地帮助着我们。她的善良热情,像是一道清澈又温暖的河流,从我内心悄悄淌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