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大人带着我和杉宝一起去超市,采购完要离开的时候,大人说:“等我一下,买条烟。 ”
我条件反射地回应:“又买烟?能不能不抽了?浪费钱,还有害健康,自己抽一手的,家里人跟着抽二手的,有没有公德啊……”习惯性地开启了连珠式唠叨。
爸爸白了我一眼,准备向烟柜走去。孩子拍了拍我的肩膀,趴到我耳朵上小声说:“妈妈,你这样的方法不行,劝不了爸爸,还招人讨厌。” 我一脸惊愕地看着她:“哦?那我怎么办?”
“你得讲究方法,要先共情,跟他站在同一角度理解他;然后给他讲道理;第三步是举例说明,最后再对他提出要求。”
听上去很有道理,我也很好奇她的方法,便说到:“听上去你的方法会很有效,能不能具体点,你给爸爸说说,我也跟着学学。”
“好的,看我的。”
于是,孩子展开了她的教学模式:
——爸爸,我知道你工作很辛苦,有时候很累,需要抽烟来放松一下。(共情)
——但是抽烟会伤害你的身体,轻者会咳嗽,长期抽烟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我在《家有儿女》上看到过刘星做的实验,抽烟的人肺是黑色的,好恐怖的。(讲道理)
——再说了,你每次在家里抽烟的时候,烟气很久都没办法散去,我和妈妈都要跟着抽二手烟,二手烟的危害可是更大的。(举例子)
——我知道您一定是爱我和妈妈的,对不对?不会希望我们也生病是不是?那能不能请您以后都不要再抽烟了,这样我们大家都可以健康。好吗?(说出你的目的)
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赞许地对孩子竖起了大拇指,“好的,听闺女的,不买了。”
被孩子打败了。同样是讲道理,她的方式显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我,焦点对外的批判,没完没了的唠叨,确实很难让对方接受,还差一点引起战争,惭愧。
教学相长,这次跟孩子学了一招,下次用这招教育她的时候,想必她的接受度应该也会提升不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