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到机会,你会想到什么?
一个可以发财的机会、一次晋升的机会、一个学习的机会、甚至一个找到真爱的机会……
那孩子的机会呢?
担任班委干部的机会、一次上台演讲的机会、一个学习才艺的机会……
早晨和Ray爸就Ray自己洗澡的问题有些小争执。Ray爸认为Ray自己洗澡洗不干净,所以应该帮Ray洗。
每次带领正面管教活动时,都会问到家长们一个问题:“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品质?”,大家会说“自信、自强、自立……”,是个很长的清单。又问:“那你知道怎么让孩子拥有这些品质吗?”,大家都若有所思,有的家长能迅速找到答案,有的需要时间。
这和给孩子机会有关系吗?
当然有!!!
想想你在工作岗位上,你的上司因为信任你,给你指派一些重要工作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觉得被需要?当你圆满完成工作时,你的感觉又是什么?会不会觉得很自信继而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动力。因为被需要,也有自信,所以愿意自发地去完成,有内在动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试想有一天,换了一个上司,不再给你工作。或者布置完工作后,无时无刻地盯着你,怕你做不好,你的感受又是什么?被需要,但是不被信任。这种情况下,你还会自发地积极地愉快地去完成工作吗?(如果你会,我只能说,你真是个高尚的人)长此以往,你不再有动力,上司也不想再委以重任,你不再觉得被需要,恶性循环形成了。
有人已经看明白了,对,父母就像上司,孩子就像下属。我们应该给机会,并相信他们可以做好。
1、别再帮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了
孩子能自己吃饭了,就别再喂他;孩子能自己洗澡,就让他自己洗;孩子能穿衣就让他自己穿;
帮孩子做他可以做的事,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孩子倾向于退缩、缺乏自信。
2、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有的家长会说,家里那么多人,哪还需要孩子做事,孩子只要好好长大,乖乖学习就好。其实你是在剥夺孩子的参与权,让孩子感觉不到被需要。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帮父母做饭、喂猪、种地,虽然是被迫参与,但孩子确确实实被需要,也在为他的家努力。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也许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没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却一定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充分信任孩子可以做好自己的事。
有的父母会说,我经常给孩子机会啊,可是孩子做不好啊。给孩子机会时,父母需要先确定孩子是否需要你的指点。如果孩子觉得不需要,那就信任他,让他去尝试、去做。一开始,肯定不完美,甚至还会出错,但这恰恰是一个绝佳的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还记得我4岁时,爸妈下午有事出门了,我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到了晚饭时间,爸妈还没回家。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跑到厨房下面条,装了一锅水放到蜂窝煤灶上,然后就直接把面条放了进去。可以想象那锅面是什么样子。妈妈回家后看到那锅面条,也没骂我,只是告诉了我下面条的正确方式。
我们都是一步一步从小孩长大,做了无数蠢事、犯了数不清的错,最后长成了现在的我们。面对孩子时,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多一些信任和赋权,少一些指责,你会慢慢发现,孩子变得听话了,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轻松愉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