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摆了个乌龙。朋友圈看小兔子为咳嗽所困,就要了地址寄了对我而言一直有效的梨膏糖过去,两天后,小兔子图片给我,弱弱的问:姐,还能吃不?我一看,过期了···
这个过期的梨膏糖是我的日常必备,一直吃着,从未看过日期。
重新联系卖家,直接寄过去,等小兔子再收到的时候,咳嗽已经进入尾声。
送人过期食品,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二次···
第一次是送女友咖啡,另外一友从国外带过来,口感很好,因没有入食咖啡的习惯,又知道品质很好,就一直存着,后偶尔闲聊,女友说喜欢,就直接拿了给她。那是第一次收到反馈。
再后来,有次儿子吃坏肚子,给他找了阿莫西林,他认真的看了药盒,告诉我药过期了。然后,在儿子的监督下,我收拾了家里的药箱,被远押着扔掉了大半箱药品。
那个过期的梨膏糖我依然在吃,我发现我对于生产日期这件事,心里并不重视,如果觉得有不好,是彼时被告知的尴尬。
忽然想起之前儿子就过期问题与我的严肃谈话,他无法忍受任何过期的东西:化妆品,食物,药物···等等。
也因此发现我的日常,几乎没有看生产日期这个习惯,化妆品、食物,和药品,一律。
这次,再次看见自己这个恶习,忽然有了想一探究竟的意愿,究竟是什么内在认知让我如此忽略这个事情?
是童年物质匮乏的遗留产物?爸爸妈妈确实是宁愿吃也舍不得扔的。他们的承受底线远大于我,我是经常偷偷扔掉他们冰箱食物的孩子,是因为看不得那些食物已经“过老”的模样。
对,我是看样下单的人,对于食物,我的保质期辨别法是观色。最简单野蛮的方法。
不去看生产日期,是不舍得在潜意识作用吗?
可是,知道过期以后,我依然坚持着我的观色法,并以此为最终决策,又是什么在起作用?
我不知道现在身边还有多少过期的东西围绕我,我用自己的直觉保护自己,这明显愚蠢的行为背后是什么,我看不到。
这一刻,我有愿望从桥的这端出发,去桥那一端去看一看。

2019.3.28,阴天,风寒,温度断崖式下降,春天喜怒无常的任性少女气,终于现点儿小端倪,好吧,念你长得好看,任你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