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我们愤怒自己对现状焦虑,却依然没有勇气和毅力去改变自己;
我们愤怒自己三分钟热度,却依然做事半途而废,坚持不下去;
我们愤怒自己整天浑浑噩噩,却依然在毫无意义的虚度时光;
我们愤怒自己整天刷手机不学习,却依然是微博刷到不能再刷,朋友圈看了一遍又一遍;
…………
我们看了无数的鸡汤文,试过了各种方式方法想要自律,却到头来依然故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被生活中各种需要处理的事情,榨干精力、耗费金钱,最后变得更加空虚、自卑、悔恨。
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到自律?因为人都有短视、逃避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
短视,让我们看不到后果。及时行乐总比未来的幸福更具诱惑力。我们往往被眼前的欢愉所迷惑,一方面是眼前诱惑太大,大到我们可以不计后果;另一方面,则是所造成的后果的危害性不足以让我们畏惧,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比如说,规定自己刷手机半个小时,结果一个晚上过去了还在刷,该干的事情一点没干,只能留到明天继续。这都是在过高的期望值下发生的,对自己过于自信,而后果又具备可承担性。实际上,心里已经给自己预留了后路,即使完不成也不会对自己带来太大伤害。
逃避,则是我们的本能使然。它只能带来短暂的欢愉。人都是追求安逸舒适的,就像“温水煮青蛙”,在一个安逸的圈子里待久了就失去了最后腾空一跃的力量。当我们深入反思自我所作所为时,无异于重新揭开血淋淋的伤疤,用镊子精心翻看每一条血管,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我们也会出现本能的抗拒。
你是否想过,深呼吸能够让我们头脑清晰,放松精神,但过度用力可能就会导致意识不清,甚至突然晕倒。自律亦然,我们太执着于自律,一开始用力过猛,到最后后力不济,自律便成为了我们的负担。
在我看来,自律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不必强迫自己去爬“别人早已立好的梯子”,找到自己生活的节奏,踏实、冷静的去做就可以了。
凡事过犹不及,还拿前面刷手机的例子,正确的做法是:刷手机可以,但要把握好“度”,半个小时就是半个小时。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下来,形成一定生活习惯,自律意识也就随之提高了。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针对要自律的某一件事,从一开始就不要迈出破坏规矩的那一步。比如,六点起床,那就每天六点准时起床,不要因为周六、周末就放松了,睡个懒觉。人都是有惰性的,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一旦开了口子,后面想收都收不住,到最后很可能就不了了之。
自律是为了更好地投资自己,而不是增加自己的负担。如果想要自律,那就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保持平和的情绪状态,顺应内心的渴望,做好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