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众石也
时间进入1950年代,政权交替,政策变更,随着““土改””暴风雨水般的开展,原先有能力赏玩雅玩的群体一夜之间好像都土遁了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随着地主和资产阶级被无产阶级取代,一个新的时代在风雨飘摇中到来。

在这个喝白开水最革命的年代,紫砂行业进入了萧条和迷茫期,让人看不到希望,但时代的脉搏仍在跳动,历史的车轮仍在前行,社会的发展总是需要有才能的人去推动生产力的车轮不断前行。

1952年,顾老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应聘到上海天原化工厂,命运没有让他背离他所钟爱的紫砂事业,但一直想在上海生根成长的梦想又一次破灭了,这也许就是宿命不可违吧。

在闲暇的时日里,顾老一边授徒,一边做壶。期间还在院子里种花养鱼和鸟,制作小文房摆件类的雅玩,晚上看书,习书法,闲暇中自娱其中屶像再等待着再一次的时来运转。

1954年,政府已经逐步实现了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整合与控制,政府筹建了蜀山紫砂工场,顾老终于等来了机会,他有技艺,有手艺,政府请他出山,并于1955年于蜀山紫砂工艺社,也就是紫砂工艺厂的前身,就任生产理事委员兼技术辅导员。

在这里,顾老的技艺和手艺得到了展现,在这广阔的平台上。顾老开始了他正式而规范的收徒授生涯,他决定一改前粗制滥造的紫砂理念,从观念开始到制作工具,以及壶的形,制壶的步骤都必须按照规矩来。

古人学艺讲究很多,一般学徒要先给师傅做杂活,杂工一个,师傅一般是不教的,全靠徒弟用眼睛““偷艺””,而顾老是不讲究这个的,他是抱着将一腔技艺倾囊相授的热情准备完完全全的传授给学生,毫无保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