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微澜偶记读书品文
于细微处见人心┃读王路《李逵之母》

于细微处见人心┃读王路《李逵之母》

作者: 梅心无影 | 来源:发表于2017-08-23 08:43 被阅读43次
于细微处见人心┃读王路《李逵之母》

   于常人皆知的故事当中,读出了常人看不出到的东西。细读书写出的文章,都值得收藏。

  李逵接母上山,原本大家印象中李逵也是个大孝子。而今细看王先生的分析,不得不说李逵实则是累于贪孝之名,形式主义,应付而已。

  因为是应付,所以不会用心。应付,不过是因为还是怕感受到他人的斜眼或闲言碎语,而那并不是一个人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 就算顺利把老母接上梁山了,李逵也不是个能细心体谅、耐下性子行孝的人,长久下去,老母住在山上也不会舒服。

   因为是应付,所以李逵才会大而化之地丢下老母,任由瞎眼的她独自一个人,长时间呆在大虫出没的山岭之中。 

  对李逵取水时的条条分析,细思极恐。可以说,李逵那潜意识里的不愿意与母亲呆在一起,断送了老母的性命。放之任之,农村里的老人,不也都是就这么去了的吗?不过李逵之母被老虎所食,而农村里那些寻常的老人们,大多是因年老体弱就一直躺在老屋里了,直至主动或被动地断气。过后的大操大办,与李逵上山后的“ 众多好汉大喜,便教杀羊宰马”何异?“丧母之痛,不到一天,就消失殆尽了。”母亲,在李逵心中,原来竟不如一个路上偶然结拜的兄弟。

  “潜意识里,李逵并不想养娘,所以会假外物之手,让自己卸下负担。”分析得实在透彻,却也让人看到人性中残酷的那一面,不由得感到丝丝凉意与无奈。

  让李达“ 一发同上山去快活”,同样,也不过是李逵一时满嘴跑火车的空话。

        ——“实际上,李逵真想让李达上山享福吗?根本不。他本来打算不见李达就走的。撞见李达了,才这么说。” 就跟现在很多人所谓的请人吃饭一样,都在上菜了才临时装模作样地打电话给你。

  “ 李逵心里知道自己对不起李达,但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只能说,我现在混牛了,能带你享福。 意思是,欠你怎么着?我有本事把亏欠的都补给你。说这种话,从根本上还是拒绝道歉。——虽然承认自己对别人的伤害,但总想以一种十分简单、自己不费吹灰之力的手段弥补。”

  但他所谓的“一发快活”,李达稀罕吗?本是欠了人的,倒搞得似乎他自己先有恩于人似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换作是谁,不觉得窝火?!

  于细微处见人心。你,敢这么分析自己吗?

相关文章

  • 于细微处见人心┃读王路《李逵之母》

    于常人皆知的故事当中,读出了常人看不出到的东西。细读书写出的文章,都值得收藏。 李逵接母上山,原本大家印象中李逵...

  • 工匠精神——惟精唯一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于细微处见品质,于细微处见精神。 工作是...

  • 于细微处见生活

    写文章,对于初学者的我来说,真的太难了。 我把下半年的目标定为六个大项目。分别是改善圆肩驼背,养成喝水的习惯,和媳...

  • 于细微处见真诚

    友人老陈,是一集体企业的留守人员。单位既已停产,断了经济来源,他无钱无谷,按一般人的看法,他办事必难。可老陈待人真...

  • 于细微处见温暖

    自从养了狗子米修,每天必做的事情中就多了一项遛狗的安排,昨日早上带着狗子去小区门口买早餐,回来掏门禁开门的时候透过...

  • 于细微处见精神

    高中时候,老因粗心大意失掉分数,很多题目也真是考研细心,所以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细节决定成败,深以为是。...

  • 于细微处见深情

    什么是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环境或事件的细微之处作具体深入的描写。细节描写包括很多方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

  • 于细微处见精神

    原创/王漫 昨天,我的拙作《自信人生二百年》,被著名作家蒋坤元老师的公众号《正翔语》刊登,并同步在简书专题《正翔语...

  • 于细微处见素养

    文/蛮子 01 乘高铁从省城回返,奔波了半日的我又累又困,懒散地眯着眼睛,似睡非睡。车厢里的旅客有的看手机,有的看...

  • 于细微处见功夫

    刚刚看朋友圈的时候,发现一个很久以前的伙伴成为了PCC。 ICF的PCC资格是500小时实践小时+,同时通过录音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细微处见人心┃读王路《李逵之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zr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