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生活本来的样子》——书的封面上是这样写的,“影响和改变万千年轻人对人生的思考和生活的态度”。人已中年的我,却还是翻开这本书来读,更像是人已半生,中期总结。
这本书的销量很好、评价很好。买来翻翻,最吸引我的便是开篇自序中“人生的三个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
每个人出生之初,只是一个生命,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渐渐的在生命之上覆盖了名誉、地位、权力、财富,生命逐渐变的沉重,让我们不再记得我们生命之初,其实只是与大自然中的其他物种一样,享受阳光、雨露、采集食物。
我们再也甩不掉生命的包袱,在追逐中迷失了自我,有人活在自己建造的财富、权力的城堡中;有人活在别人的眼中;有人活在了人流中,却没有人再去思考什么是真的自我。
当我们提出一个存在已久,又俗套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你是否曾停下匆忙的脚步,可会认真审视自己?“我”存在着,存在于这个世界,看朝阳夕落、看花开花谢、看四季变换、看人“来”人“往”。任何活着的人都没有死亡后再回到人世的经历,没有人告诉我们,死亡是怎样的感受,”那边“的世界是怎样的。而在这个物欲的社会中,摆在人类面前唯一的公平即是死亡,当“我”即将或马上消亡时,”我“又将去何处?当身体消亡,我们的”灵“与”魂“又安于何处?
书中的文都很短,就像作者每日感悟的一篇小记,集结成册。如果是年轻人读来,每篇文的词语都值得认真思考,细细推敲,以悟出生命真谛,保持本心,尽少沾染世间尘埃。未经事世之前人,确实是可以影响和改变年轻人对人生的思考和生活态度。
而稍历沧桑的我,每篇文的标题即可激起我的万千情绪。我相信与我年龄相仿者,静心读来也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
但细细想来,谁人不得祖辈的耳提面命,不是懂得这些呢?只是欠缺文字功夫,没办法写出些许真言。即便里面的道理已深入骨髓,在处世时,又怎能将内心剥离凡俗,独立于世。
可是——
人是铁,苦难是火,百炼成钢。人生总要被洗礼,也许是不止一次的洗礼,灵魂在一次次的洗礼中变的清沏,本质便显示出来。虽不得不承认,苦难和厄运让有的人蝶变,有的人沉沦,但这一切就在每个人的身上发生着 。
周国平书中说“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清醒来了。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振动了生命的根基”。
是的,当我们的灵魂处于愉悦时,反思人生、事件意义变得无足轻重,因为我们在享受时,已无暇多想。可痛苦却是对灵魂的历练,对人生意义的拷问。恐怕人活于世,又想活的明白这件事一定要经历灵魂的拷问。毕竟保持人生一帆风顺的概率为零。这也许是苦行僧们追求人生哲理、宗教理想的重要方法。而能够写出震撼世人的文学作品的巨匠也一定从苦难中来。
愿你、我、他都能体会到生命本来的样子,愿你、我、他的生命本来的样子都很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