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鄉人》
除了孫悟空這妖精以外
每個人都是從母親的肚子中迸出來的
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故鄉
很多作家都說自己的家庭與故鄉是最多根源,也最難描寫的
《史記·項羽本紀傳》:「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尋根究底,或許也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模式
上次某親人逝世時,有進行祖先牌位的合爐儀式
裡面的10個祖先靈位都用1小張黃色紙片只記載姓名、八字、逝世時辰
對於農民文盲祖先的了解只有到祖父那一輩而已
種種對於自己與家族的認識非常淺薄
很少出現故鄉的感覺
異鄉人如萍漂泊於五湖四海
聽到福州的南管、宜蘭的歌仔戲、還有閩南語念誦的唐詩與佛經
總是會觸動我內心最深的原鄉認同
鄉愁綿長發酵
最根源的所在或許還是在自性的認識、爬梳、整理與確認
——
《異鄉人》(原名:L'Étranger,又譯為「局外人」)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爾貝·卡繆1957年得獎作品。1942年發行,暢銷且影響深遠,為二十世紀著名小說。卡謬藉此作表達人是存在於孤立疏離之間以及生活的荒謬性。
摘錄自維基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