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是一个丰富的,生机的月份,除了万物复苏,桃红柳绿,还有有一个世界读书日,真的是由内而外变美的月份。
林徽因用“你是人间四月天,作为一句对爱的赞颂”,就赋予了一个不一样的四月。而四月因为有了读书日,就变得尤为瞩目。
据说世界读书日,是为了纪念莎士比亚的文字对人类的贡献,因他的生日和忌日,全都是4月23日,遂定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
古语有言: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作为一个混入知识分子队伍的人来说,有点惭愧。读书日,之前从未认真关注过。读书,只读了升学、考试、工作必需范围内的书,并且只吸收了知识点的内容,而且在用过之后,除了日常知识基本已经还给了书本。的确很可悲!
最怕和有知识的文化人交流,也最怕和自己崇拜的人谈话,因为那些人都是爱读书的人,书是他们生命日常的一部分,随口一句话,看似普通,却让你感到一种知识的力量。在他们面前你不敢张嘴,因为怕显的太无知(事实上的确无知)。
一个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首先,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曾国藩就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气质改变你的容颜。
其次,读书可以找到你想得到的人生,古语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个小市民的毕生追求:一处大房子,一个长相厮守的美人。
再则,读书是摆脱平庸的不二之路,余秋雨就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想摆脱平庸。实际上,他的确做到了,成为了大师级存在。
最终,读书是可以让一个人快速提升自我的最好之路。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我们的大多数都读过鸡汤文或是看起来有些急功近利的东西,例如什么8招职场立足之术,9步时间管理之道,21天口语速成之路……尤其现在智能手机横行天下,以及很多“想你所想”的APP诞生,几乎占据了生活的大多数,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轻松简便,得到答案非常容易。还有网络上也有专人精读好的作品,然后写读书笔记,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供你搜索,随你借鉴,一开始只为流量,为大家免费传阅,随后知识付费的到来,让人感到只要你愿意花钱,精华、干货,一应俱全。所有的这些便捷,以及懒得翻书,这个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都让我们很多人离纸质的书及真正的经典书渐行渐远。
有时候分不清是网络丰富了我们的世界,还是我们丰富了网络的世界;谁是主语,谁是宾语,貌似经常混淆了。
希望从这个读书日起,我们再忙也不忘记读书,通过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