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年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政治逐渐走向稳定,经济上涌动的和今天的中国相似的创业热潮,从工作公务员到刚毕业的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大旗下纷纷下勇敢的下海经商,梦想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
文化上出现了新旧思想的碰撞,历史和新时代的发展想交织,出现了反思文学和朦胧诗派,人们在这些文化中畅想着未来。
本文要讲述的曾泰,就是从那些变化中走出来的一个简单人。
“那时候喜欢文学”
曾泰一直对文字充满喜爱,在高中时就以四川大学新闻系作为自己的升学目标,但后来因为高考分数的的原因来到了西南财经大学读经济学。纵然是来到了一个财经类专业院校,没有新闻、中文这样的专业,他也没有放弃对文字的喜爱,除了完成正常的经济学学习之外,他还常常会自己写诗,读反应当时时代思潮的文学作品。回忆起当初校园里和自己有同样爱好的同学,他说“在那个历史时期,学校里对这些感兴趣的人还是很多的的,会一起参加一些诗社,英语角的活动,一起读顾城,舒婷等人的诗歌。因为大家对新的思想都有着极大的热爱。 ”
因为都是包干分配工作,当时学生的学习压力都不是很大,加上那时也没有现在这些高科技产品,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都特别简单。在学校里,曾泰最喜欢做的就是和同学们喝喝茶,打打桥牌。“我们代表学校参加成都高校的桥牌比赛还拿了第一名嘞。”说起当时的成就,还是可以听到那抑制不住的自豪感。但很可惜的是,玩桥牌的习惯并没有在他现今的生活中得以延续,“我发现,经济发展搞起来了,人心却好像越来越浮躁了,现在身边下棋的啊,打桥牌的啊,都越来越少了。找不到什么人一起玩”面对时代的变化,曾泰的感叹中透着一丝无奈。
对比曾泰那个年代,我们多了升学工作的压力,少了一份放松惬意;多了丰富的活动和科技,少了些对历史和时代的深入思考,很难说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悲哀。
“领导对你好,你要珍惜,”
谈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下海经商潮,曾泰说1997年企业制改革的时候,他也像当时众多的公务员的一样,有过下海经商、自己做公司的想法,但因为领导不同意,便没有成行。当问到详细原因时,他很简短的说了一句:“想让我多干活”,紧接着又说,“领导对你好,你要珍惜”他的这句话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在他的想法中,自己来到一个地方工作,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愿意把更多的重要工作交给他做,是他的幸运;于是领导不让走,他就要踏实的呆在这里,把手头工作做得更好。当问及他对现在年轻人中流行的第二职业,“斜杠青年”的看法,他的态度非常明确,“无论什么职业就是一份工作,要做就做好!”“没有第二职业!一个工作做好就安心了!”那种语气里透出的坚定,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坚守岗位的人们的存在,才有了中国经济十几年来的不断发展。
接着这个话题,我们就聊起了他对近些年政府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看法,“万众创新是对的。但大学生还是应该按照自己的能力兴趣条件来决定, 最重要的是把当前应做的做好。只有一直踏踏实实的,不去跳来跳去,才会遇到比较好的机会。”做好当下,一直就是他强调的重点。因此他对招聘大学本科生的要求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新招进的学生,学习要学好是基本的,根据不同职位再有不同的要求,财务人员法律人员呢,就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但像管理岗,就要准备好适应的能力,要能够一段时间对公司有全面的了解,能够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知道自己的工作同时,把自己对公司的理解 结合起来,给公司提出好的建议。”
“家庭是一定可以兼顾的”
在介绍自己在国企的工作时,曾泰讲到了自己遇到的一些困难,像是在世纪之交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员工不能享受发展的成果,“就像你走路,路上有坑,就得一个一个填。”他比喻到,“只有由上层努力去做调整,让员工工资提升,待遇提升,大家一起努力,才会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关于在工作繁忙中如何兼顾家庭,他又用上了十分肯定的语气,认为无论是在机关,国企又或任何所有制的企业,只要想做好都会非常的累,但是家庭是“一定可以兼顾的,就看花不花心思,一定可以的。”
在最后,我们让曾泰给学弟学妹们写一段寄语,他发来了这段话 :希望学弟学妹,走入社会后,第一要要踏踏实实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还要经常反省总结,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样才会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希望如他所愿。
“你好!”“微信吧!”“周四上午吧!”“好的”。
初次和曾泰约采访的时候,他答应的很爽快,全程没超过二十个字,我们就敲定了时间和方式。而且一路捡到了四个叹号,“直爽“是他留给我的的第一个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