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以前上生物课时曾学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反应,这叫生物的应激性。
相比动物而言,植物的应激性大都比较缓慢,但是它们的枝、叶、花、果等器官大多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运动着,只不过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肉眼难以察觉到而已。
可大自然中也有些反应灵敏、行动敏捷的植物,让我们大开眼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含羞草(Mimosa pudica)。
要知道pudica就是拉丁语中“害羞”的意思,所以中文译名也跟着叫含羞草了。这种植物原产于南非洲和中美洲地区,不过现在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很常见。

含羞草也叫感应草、喝呼草,它的叶子非常敏感,只要用手触碰或者摇晃它,含羞草的叶子就会向内卷起来或者下垂,即使一阵风吹过也会出现这种情形。几分钟之后,叶子才会重新打开。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
原来,这种运动与细胞内的水分变化有关:大多数成熟植物细胞中都有液泡,液泡中水分充足时体积就会增大,把细胞撑得硬挺饱满;液泡中水分减少后,整个细胞也随之瘫软下来。
含羞草的叶柄和小叶基部都有一个膨大的结构称作叶枕,平时叶枕细胞的液泡中充满水分,支撑起叶片和小叶;受到刺激后叶枕细胞会迅速失水,小叶和叶片也失去支撑而合拢下垂,当“风平浪静”数分钟后,它们又恢复如初了。
当外界刺激不强的时候,复叶中的小叶会从尖端开始一对对地顺次收拢;一旦刺激强度变大,整个复叶都会下垂,看起来就好像羞于见到外人要躲起来的少女一样。
除了触碰,还有哪些外界刺激会对含羞草起作用呢?
能够引起含羞草叶子运动的刺激有很多种,包括振动、触碰、风吹雨打以及温度和光照变化等等。
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就曾做过实验,他给含羞草听低音大管演奏,结果发现并没有引起含羞草的丝毫“兴趣”。看来声音不能让它们起反应。

其实,含羞草叶的运动机理并不特殊,很多植物都有类似的现象,只不过它的反应更灵敏、速度更快。
然而,有一种植物听到了似乎不买帐。
它就是发现于美国湿地的食肉植物——捕蝇草。

这是一种小植物,看起来像玫瑰丛,有4-7片叶子。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

看起来其叶片闭合的速度比含羞草也一点不慢!
捕蝇草的叶缘部份含有蜜腺,会分泌出蜜汁来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进入叶面部份时,碰触到属于感应器官的感觉毛两次,两瓣的叶就会很迅速的合起来。
生长于叶缘上的刺毛是属于多细胞突出物,没有弯曲的功能。当叶子很快速的闭合将昆虫夹住时,刺毛就会紧紧相扣的交互咬合,其目的就是防止昆虫脱逃。
捕蝇草凭叶片边缘那些有规则状的刺毛,如同维纳斯的睫毛一般,牢牢将蝇虫吸引。因此,人们称这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善于布设“维纳斯陷阱”。
提醒那些闻香而至、好色而动的蝇虫,可别掉入“维纳斯陷阱”。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