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
我们总担心给其他人留下不好印象,总是委屈自己、成全他人,总担心自己的某些行为会被别人讨厌。于是,我们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放弃了自己的开心,去做出更多迎合他人喜欢的举动。
人生“不幸”并不是过往经历带来的,而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在这里,你有两种偏见是一定要改变的。
1.第一种偏见是“创伤说”,现在的不幸是以前经历造成的。
不幸的过去不一定产生一个不幸的现在和将来。真正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过去,而是你赋予它们怎样的意义。
2.第二种偏见:面对负面情绪,我控制不了自己。
心理学家黛安•泰斯对400多个男女进行的调查发现,人们为了一定目的,会主动陷入不快情绪。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喜欢把情绪当成工具。
心理学研究发现,愤怒属于兴奋性情绪,越发泄,就越兴奋。让你陷入暴怒的不是具体事情,是你的发泄方式。所以,你不是控制不了自己,是你把负面情绪当成震慑对方和原谅自己的工具了。
那么,我们的负面情绪是从何而来的?
1.竞争。
2.期待认可。大部分人会关注那个讨厌自己的人,然后总想去证明些什么,这就是期待认可的思想在作怪。
3.回报式思维。
要想摆脱负面情绪,就要学会从沉浸原因到关注目的。学会课题分离,挣脱人际困扰。把问题进行分解,区分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事情,哪些是老天的事情。先臣服老天的事情,然后做自己能做的那部分。
怎样找到自我价值,不再自卑?作者提供了‘’三张王牌“。
1.第一张王牌是学会自我接纳,找到突破自我的力量。
如果你习惯自我肯定,就是不断给自己施压,一旦达不到,你就会怀疑自己能力不够,甚至抱怨命不好,然后进入烦恼的恶性循环。但如果你擅长自我接纳,你就会发现,你的焦点会放在还能做些什么上,根本没时间去计较和烦恼。
2.第二点是,语言上,要用“我”式表扬,扔掉评价性表扬。
利用“我”式表扬,和任何人都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要保持平等,坚持自己应有的想法。
第三张王牌:培养共同体感觉,找到自我价值。
技巧一是“他者信赖”,不自寻烦恼。
技巧二:“他者贡献”。时刻思考“我可以为他人做点什么?”
他者贡献是你主动找到自己的优势,去为别人做事,而不是顺应别人的需要做事,这是一个主动行为,它会让你产生“我属于这里”的归属感和“我是有用的”价值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