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简书,是突发奇想。2006年之前在中青论坛写了一阵子,后来在新浪博客写了八、九年。母亲病情加重后,我更是仓惶到兵荒马乱,只偶尔发些感触在微信朋友圈,工作缘由,写一些文章发书院公众号。
今年的1月17日,感于假疫苗事件,写下了诗作《这尘世,暗角里长满悲郁》,为想让更多人看到,想起之前友人提到简书写作平台,就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简村。
加入日更,是期望自己将丢了许久的写作拾起。老母亲有阵子夜起频频,我无可奈何,一时又无法睡眠时,甚至深夜两三点也会在简书写几句,为自己心情开释,也确实会因倾吐一二,释然许多。
因为在简书开始日更写作的惯性,我完成了两年前晨报主编的约稿,推托是因懒散,说没有写作时间,实则是没有写作状态。日更将写作状态慢慢调整过来。继而,我又完成了城市书房的约稿,整理了几次24节气茶会(茶会文章未发于此,皆发于书房公众号),自己此前因两年没有写作,而渐失的自信又恢复。
为不停下日更,用过三种办法,其一,将过去的作品摘来贴上,也是心境或时间都不具备时的应急;另一,确实是有内容时间赶不及23:00截更,先胡乱摘一篇旧文,将日更打卡完成,然后慢慢写下来。发过两篇师友风来满袖的文章,并不是为单纯抵日更,确实是友人文章极好,想推荐给朋友们。
即便如此,在三十多篇更文后,也无意断更一次,只能重来。
再写时,心气却平复许多,不再以每篇发表的水平要求自己,有些心里话,就不去投稿,只当写日记,以平常心写作,日更容易了许多。
百天的后半段,腰间盘突出加重,许多文字是躺着手机打的,为此,内心很感谢有简书这样一个便捷的写作平台。
与简书朋友虽相识时间不长,但这一温暖处的友情,已令我眷恋。也看到了比我生活状态艰难许多的朋友,于是,依自己本心去关怀。其间,也有惊喜,偶遇一书院学生,也与博客结识的一位诗人编辑重逢。更有一位远方记者通过简书找到我,并做了采访。
一百天,说来并不长,但也是一年的近四分之一,走过来,想说,感谢简书,感谢朋友们的阅读、点赞、关注,也感谢自己的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