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联想投票风波已经持续太长时间了,预计5月份都不会完全平息。
“5G技术标准”投票和“国产系统”投票事件,让舆论的矛头对准了联想和柳传志。
网络上沸沸扬扬的主要有两点:
1.立场不坚决,没有充分考虑国家利益;
2.没有远见,其中主要证据是1994年的“柳倪之争”:柳传志坚持“贸工技”路线,时任联想总工程师倪光南坚持的“技工贸”路线。
说实话,在中兴被美国制裁、卡住核心技术部件供应的大事件背景下,联想的上述表现想不引起忧国忧民地网友注意都难。
再加上柳传志和联想火上浇油一样的回应,更助长了网民吐槽的热情。
其实,辩证地看,这次风波对联想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就像人不遇到特别重大的刺激就不会真正转变一样,联想如果抓住机会从过去的模式里跳出来,实现螺旋式上升,也是美事。
树大招风,联想这颗大树已经沉寂太久了。
实事求是地说,联想背靠中科院起家,通过几十年奋斗一路做到世界500强企业,是很不容易的。
特别是对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些企业,联想还是很牛掰的,说它“美帝良心”、卖国是冤枉了,真有大错误的话,早就出事了。
再说说当年的“柳倪之争”,或者说“贸工技”和“技工贸”的路线之争,老方认为,无论是柳传志,还是倪光南,二人在当年都是想做事的,不是或不全是奔着利益去的。
所以,“柳倪之争”本质上是对联想未来发展路线的争夺。
站在现在看几十年前,大家都是事后诸葛亮,可要是易地而处,换你试试?
你还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呢!
“贸工技”和“技工贸”的路线,要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联想的选择没有问题。
当时,我们要的是生存权,只有活下来了,才有发展的权力,这个先后顺序不能颠倒。
要是没有几十年的对外贸易拉动,我们的经济地位有如今这么高吗?
所以,什么山唱什么歌,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联想当年走“贸工技”路线,是正确且更容易成功的选择。
大多数人都跳不出历史的局限性,拿华为来对比、指责联想,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就是华为,一开始也是贸易,走“技工贸”路线,也有相当部分因素是形势相逼,当时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你看任正非写的回忆文章,“我并不怕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怕来自内部的压力。我不让做,会不会使公司就走向错误,崩溃了?做了,是否会损害我们争夺战略高地的资源?内心是恐惧的。”
华为真正是九死一生,好几次差点就死掉了。
后来,柳传志谈起华为,说:我还挺佩服任正非的,任正非走的就是一个直接往上爬坡的路。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我走一百米要大家停下来喘喘气,任正非捡一条更险的路直接就上去,这点魄力我不如他。
此一时彼一时,当时走“贸工技”的企业不计其数,因为这更现实更稳妥,成功概率更高。
而华为的路线更艰难,付出更多,失败的概率更大,所以一旦成功,就是更巨大的成就,这无可厚非。
两个路线其实殊途同归,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联想最大的错误,不是赶走了倪光南老先生,而是它在赚快钱的路上跑得太快,日复一日地习惯了这种路径,从而导致走完了“贸”,却没有真正完全地走上、走好“工和技”。
对一个企业来说,核心团队的同舟共济和团结一致是最重要的,从来没有四分五裂地团队能够成功的企业。
因此,在柳倪的理念差异程度已经到了不可调和、有毁灭联想可能的时候,柳传志的强硬手腕是可以理解的,换成任正非,也是别无选择。
毕竟,只有活下来,才有将来的可能性。
而联想“工和技”的进度缓慢,柳传志无疑是有责任的,但最大的责任人不是别人,正是柳传志的接班人,现在的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一把手杨元庆。
一辈人有一辈人的责任和使命,你站在那个位置,接过了棒子,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年轻人必须要比上一辈人有进步,如果你没有让企业更好地成长,那挨骂都是轻的。
对于这次的投票风波,你看他的两次回应。
“本就一个有关技术标准的投票,竟能在两年后硬给炒成一个爱国的话题。好吧,爱国,咱也绝对经得起考验!但问题是,如果真给技术标准贴上爱国标签,它还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吗?”
“出行高考面试结婚生子炒股买黄金剥鸡蛋皮高核武器打贸易战……就怕联想投你反对票!#没想到我司投票天天改变世界(笑脸)”
不知别人怎么看,反正我觉得就两个字:轻浮
特别是在事关国家核心战略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杨的态度没有任何的关心,难道爱国对你来说只是用来表演、给人考验的吗?
还是说,你就不是个中国人。
你是个商人,商人逐利是天性,但商人也得有国家吧,何况就算是企业,你难道没有任何反思、羞愧之处吗?
请说一说,联想产品市场份额下滑、联想手机几近落榜排名、联想被踢出恒生指数成份股怎么回事?
连柳老爷子都自承,联想集团的手机业务做得确实不好,应该认真检讨。杨的责任在哪里?
1994年,杨元庆出任联想电脑公司微机事业部总经理,29岁就被各界誉为“销售奇才”、“科技之星”。难不成好日子过久了,本事都磨没了?
同样在1994年,不太放心的柳传志曾给杨元庆写了一封信,里面有段话意味深长:
我喜欢有能力的年轻人。私营公司的老板喜欢有能力的人才,主要是为了一个原因——能给他赚钱,有这一条就够了。而国营公司的老板除了这一条以外,当然希望在感情上要有配合。谁也不愿找个接班人,能把事做大,但和前任关系不好。开句玩笑,找对象如果对方光漂亮(相当于能力强)但不爱我,那又有什么用?
联想已经是一番不太小的事业了,按照预定的计划将发展到更大。。。
难怪,孙宏斌混不下去!
最后的问题是,“民族工业的大旗”联想还能扛起来吗?
联想在2006-2015年10年里,累计投入的研发成本为44.05亿美元,而华为2017年年报显示,华为2017年投入了897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约占总收入的14.9%,全球排名第三,联想的研发投入还比不上华为一年的研发费用。
贸易、买办的日子过惯了,"贸工技三级跳"中的“工技”硬骨头还啃得动吗?
联想业绩不理想,但杨元庆的待遇却向世界顶级看齐,2015年排名中国上市公司CEO第一。前两年就有媒体就表示,“市场人士认为,杨元庆一面向员工这样提出警告,一面仍享受着1.19亿人民币高居上市公司CEO榜首的年薪。身为联想CEO,杨元庆应该主动降薪,和员工共度难关。”
而杨元庆给的解释是,“并购了IBM个人电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薪酬体系的统一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一个困惑。因为国内的员工拿着很低的工资,而我们并购来的员工按照国际市场美国市场的标准来拿薪酬,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不能比我美国的员工、美国的下属、美国的高管拿着更低的工资,这个说不过去。”
曾经,杨元庆表示,苹果是“唯一瞄准的对手”; 后来,联想的战略重点是,全面进攻智能手机和平板市场;再后来,“毫无疑问,AI是未来,联想已经赌上身家性命进入这一领域。”“在AI驱动的智能化时代奔腾而来的时候,我们做好了准备去把握其中的巨大机遇。”
大不是根本,强才是硬道理。在联想的平台上,杨本来有全球顶级商业领袖的高度,但我们没有看到这点,依稀万马齐喑的联想,未来怎么样,没人知道。
还是用柳传志给杨元庆信里的问题结尾吧:
你是不是真有这份心思吃得了苦,受得了委屈,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你自己反思一下,如果向这个目标前进,你到底还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