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海报上所说的那句“讲个笑话,你可别哭”,《驴得水》的故事基调是荒诞不经的,前部分的氛围轻松幽默,但随着事件的发展,故事越来越荒诞,矛盾冲突越来越大,最后,悲剧发生了。以至于电影结束后,我沉浸在说不出的难过中,久久回不过神来。
这是个有关谎言与圆谎的故事,一切起源于校长为了争取多一点的教育经费而虚报一头驴为老师,面对特派员突如其来的审查,老师们又找了个铜匠扮演“驴得水”老师,第一次审查他们蒙混过关了,还获得了每个月三万元的教育经费,第二次审查鸡飞狗跳,所有的矛盾都在这次审查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谎言产生后,你不得不用一百个谎言去圆谎,就这样,谎言越扯越多,最后把每个人都吞噬了进去。
可以说这个谎言把所有人都毁了。毁的最彻底的是张一曼,影片结尾的那声枪响,折的整整齐齐的四套校服预示了她的结果。她是个花一样的女子,善良单纯,放浪不羁,喜爱自由。当裴魁山真诚的说他想和她过一辈子时,她尴尬的拒绝了:“你觉得我是能和你过一辈子的人吗。。”“我就是放荡,我喜欢,我愿意这样”还有面对铜匠死都不肯照相的难题时,她爽朗的说“让我来睡服他”,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她大胆超前的性观念是不为人所接受的。她拒绝了裴魁山,也因为大局违心的大骂铜匠是“牲口”,这让两个曾真心喜欢过她的男人憎恶她,铜匠威胁众人大骂她,裴魁山第一个站出来骂她“婊子”,校长也在铜匠的威胁下把她剪成了阴阳头。她的自尊,她的骄傲在那场冲突中被狠狠地碾碎了,她所敬爱的校长在关键时候选择牺牲,伤害她;她信任的朋友铁男在她遭强奸时选择视而不见。于是她疯了,在意外得到那把枪后,她选择用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铜匠,最开始时他是淳朴,善良的,他被扯入那个谎言中完全是被动的,可以客观的说,他被老师们当成了获取利益的工具,是什么让他被动变主动呢,是在自己对张一曼的真情被狠狠地否定之后,是在发觉自己是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之后,于是他用自己的权利粗鲁地报复张一曼,不顾一切的为自己谋利益,铜匠的嘴脸丑恶了起来,成了个趋炎附势,恃强凌弱的小人。可究其原因,他也不过是这个谎言的受害者罢了。
周铁男,在那个子弹从他的头皮擦过去之前,他和佳佳一样,是对这整个事件中反对呼声很大的,他有正义感,有骨气。在铜匠威胁众人惩罚张一曼时,有人求之不得,有人冷眼旁观,有人无奈服从,只有他,为张一曼鸣不平,嘲讽知识分子和铜匠,甚至要把整个事件和盘托出。可是他的力量太弱小了,经历过枪声的威胁后,他怂了,对特派员之类的强权代表维命是从,目睹一曼将要遭强奸,只因对方手里有枪,他又背过身去,视而不见。他劝佳佳嫁给铜匠,阻拦佳佳去举报,他对佳佳说:“佳佳,你太幼稚了,你就是一小孩”,他与佳佳的矛盾冲突,代表铁男与过去割裂,与佳佳的情感割裂了。
校长,整个事件中最值得一说的人物,他不是个恶人,他对农村教育有着崇高的理想,他能无私的捐出自己的薪水扎根农村教育,他教化铜匠,送他书,对他说:“有教无类”,他对这整个谎言的坚持,对这个谎言引出的矛盾的妥协,也是这个理想在支撑着他。他对教育的一片赤诚,让人感动。可是,是他,把大家引入这个深渊中,而也是他在这个谎言中的坚持和妥协,让这个事件持续发酵,矛盾冲突越来越多。尽管他的初衷是为农村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但他从慌报老师数目开始,就做错了。
他还有句值得玩味的话叫:“做大事,就不拘小节吧”,在他看来,教育是大事,造假是小节。所以,他默认张一曼“睡服”铜匠,他服从铜匠对张一曼的惩罚,他接受教育部贪污经费的行为,他最后还差点搭上了自己的女儿,让她嫁给铜匠。
他不是个好领导者,他没有明确的底线,面对强权,他一再服从;面对矛盾,他没有有效的调和。他在整件事上是无所作为的,他放任了整件事由更坏的方向发展。就像电影开头驴棚着火了,他说一切听他指挥,结果在他的指挥下,驴棚烧的一干二净。
最后的一幕让人伤感,佳佳坐着马车离开了学校,去往延安。她好奇的打开了那个多出来的箱子,那是铁男放进去的一箱子五颜六色的弹球,正在这时,马车颠簸了一下,弹球散落一地,滚下草地。那些四处散乱的球,就像佳佳与铁男渐行渐远的情感,就像他们四散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