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方世玉》中,雷老虎有一句经典台词——“以德服人”。
为了做到“以德服人”,来到广东佛山的雷老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吃尽了苦头,却没有让佛山人真的服他。
电影外,看电影的我们只是哈哈一笑,当做电影梗,从未入心。
现实如此残酷,不凭拳头就靠智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才能行走江湖,哪里有“以德服人”的机会。
所以类似的这几章都有点理想主义,老好人的刻板印象。真实在现实里并没有人使用。不论是打小被教育的要提着心提防被欺负,还是真的行走社会这么多年所遭遇的一切,不得不说,老人们说的都是对的,这世界如此不堪,老子的想法实在是过于理想主义的一厢情愿。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但,看遍这世界的黑暗之后,还是被老子打动。现实告诉我们的都是对的,老子也是对的。
可对错并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世界本无对错,只有角度和角色,只有时机和位置。同样一件事情,对战斗民族是收复家园,对五颗蓝是追求自由,谁对谁错?
德善。持正向善。上德不德。
老子都在说一件事:无关对错,关乎你对待世界,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不在乎世界以痛吻你还是温柔以待,你需要用什么态度对待世界。
老子的态度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因为,德善。是自己对待世界,对待外界的态度。
雷老虎以德服人,并没有得到好下场。但雷老虎“以德服人”的形象刻在了我们脑海里,他是以德服人的这种人。德善。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解】
领悟“道”的人通常是没有私心的,他们会把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
对于善良的人,我会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同样会善待他,如此一来彼此也就都得到了真正的善良之心。
对于守信的人,我会对他守信;对于不守信的人,我也会对他守信,如此一来彼此也就都懂得了真正的信用之意。
世间那些懂得“道”的人,总是谨小慎微的样子,为了天下百姓连自己的内心都归于淳朴。百姓都专注于让自己耳聪、目明、心思智巧,而“得道”的人则希望百姓回归到刚出生时的淳厚质朴。
老子所说的圣人即为领略“道”或者已经得道的人,也暗指最理想的统治者。这样的统治者,无论百姓的本心是什么样的,或者百姓如何对待他,他都会拿出善良和信任去教化百姓,力求百姓都遵循“道”的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