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母亲节,我一个人去看了《摔跤吧!爸爸》,其实如何去爱自己的母亲可能很多时候都是跟爸爸学会的。总是看到很多写到家庭关系的文章里总是要着重的写,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没有天生表达爱的能力,多半是要学的。一个孩子也没有去突破阻碍成就梦想的能力也是要去学的。
和妈妈在一起很爱她,我们可以放松做自己,且不管是自己喜欢的样子还是不喜欢的样子。没有人是不爱自己的母亲的,或许你会挑剔她或是恨他,为什么我们不去挑剔别人恨别人,唯独对妈妈卷入那么多纠缠的情感,本质上或许就是这份爱。我们和妈妈在一起学会了爱,但我们更需要好的形式去表达这份爱。
《摔跤吧!爸爸》里从故事脉络里可以看到一个因为生存现实而选择放弃了自己梦想的父亲,他期盼着可以生一个儿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女儿陆续的出生让他一度放弃了自己的期望,直到女儿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出手打了辱骂她俩的男孩。父亲的眼神里流出光芒,他想要的是为国家争光的奖牌而不是儿子为他赢得奖牌。
在此刻或许父亲看到的是我的女儿并不比男孩差,父亲决定让女儿开始训练,很可贵的是,我们可以看到父亲不断的在和孩子的母亲交流,他并不是武断固执的一意孤行。
在去看电影之前,看到一些评论有的说这是部女权主义的电影,有人说这是男权下的女性主义电影,而我感觉到这是一部家庭电影。

随后艰苦折磨的训练,她们的妈妈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反对,只是回应:这一年你们就把我这个妈妈忘了吧。在家庭之内,父母一致的态度,透露出对彼此的信任和支持。女儿们控诉这就是在虐待,当女儿寻找理由说练习让她们头发都长虱子了,想让父亲改变想法,结果反而父亲让理发师把她们的头发剪短,招致更多的嘲笑和异样的目光。嘲笑和异样的目光是每一个成功的人都需要越过的藩篱,假想如果她们的家庭没有温暖,没有父母的爱,只有严酷的练习,或许结局就不会是影片里描述的。

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的命运的时候,才会开始选择自己的人生。一个家庭可以承载住外界的嘲笑,可以在一个女孩的命运在诞生之日起就被限定的国家,可以走完这场蜕变的路,它自身的系统肯定是好的。
当父亲冲到婚礼现场一巴掌打在侄子(好委屈)的脸上而不是女儿的脸上,可以看到父亲并不是拿女儿当作儿子来实现他的愿望,他一直没有遗忘女儿的女性身份。
当爸爸最初跟妈妈商量让女儿们不帮家里做家事了,他用一种强有力的力量让女儿从母亲的身边走到父亲这里。还记得看克莱因的书在描述女孩成长的文字里有大概这样的描述,女孩要从母亲那走向父亲然后在父亲这里感受充分的爱和赞美然后再回到母亲身边来更好的完成对自己女性身份的认同。在反复的沟通后母亲是允许的,所以女儿们最终的成就也有赖于母亲的这份允许和父亲的邀请。
影片中母亲好像是一个陪衬,但我觉得母亲是影片的背景,承载着所发生的一切。《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母亲节电影,感谢妈妈爱上一个有梦想的男人,感谢妈妈爱他的丈夫,感谢妈妈爱着她的家庭。
表达爱是有多难,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说的是妈妈,我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