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突然不知道该写的什么了,刚才在跑步的时候听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回来准备写这个主题的文章,结果坐在电脑旁的时候才感觉自己对于这本书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吃透,不知道该如何去写。

想了很久想多看几篇有关翻转课堂的文章再写,但是我发现这些都比较杂了,将来写出来的一篇文章不过是对于某些事实的阐述而已,因为很难吃透,所以很难有自己深入的见解。
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一个习惯,从小处着眼,以一个小点切入,然后把这个小的切入点分析透彻,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远比复述转述更有意义,因为文章里会融入你自己很多的思考和见解,而不是毫无技术含量的转述。

那对于《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里讲到的一个观点:精熟教学方,我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个其实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过去的学习观念和精熟教学法的观念是有截然差别的。
还记得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每次考试首先可能追求的目标是60分及格;后来进入高中分值改为150分的时候,我们的追求目标是90分,同样也是及格;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们的学习目标自不必说就是不要挂科就好,那不要挂科的分数线依然是60,这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过了60的及格分数线一切都万事大吉了。为了能够达到及格这样的目标分数线我们会疯狂的做习题,做模拟试题,甚至我曾记得在高中复习班的时候,一天最高有做过8份试卷,几乎一天的时间都在做试卷,结果成绩依然考得不好,往往还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为什么?
因为我们最根本的学习理念是低效的,现在想一想那时候真的挺傻,从来没有什么全局的思维,更不要说如樊登老师那样:每次考试之前用一张A3的白纸把本学期学习的所有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全部联结起来。
如果结合今天学习的精熟教学法,樊登老师的这个学习方法就更有意义了,精熟教学法就是倡导学生一定要有全局的思维,把一学期的课程通过提炼的方式,总结出全部的知识点,然后针对每个知识点做10道有关这个知识点的习题,要求:10道习题必须全部正确,代表你的这个知识点已经全部掌握,即可顺利通关。哪怕有一道习题错误,代表你对这个知识点还有盲区,重新回到这个知识点学习,学习完了,继续10道习题闯关,闯关成功进入下一个知识点学习。

这种方法的优点:
1.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我们不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去学习,而是为了升级打怪而去学习,假如一个学期的课程一共有52个知识点,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用心钻研,52关全部通过,达到满级,你的内心会不会有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相信一定是有的。
2.把一个学期的所有知识点全部提炼出来,你的学习将变得更有目标,更有效率,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统一教学,重复的去做同一类的试卷,早已掌握的知识点习题你做了上百遍,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习题你依然见到它就懵逼,这就是我们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上,没有掌握的知识你依然浑然不知。
个人一直觉得学习的理念和方法比学习本身更加的重要,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你的学习始终都是低效的,即使依靠记忆强化把它掌握了,过一段时间你依然会把它遗忘,更谈不上运用了。精熟教学法的意义在于:精熟,只有当你真正的掌握了这个知识,同时掌握了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背后的联系,你把你所掌握的知识结成一张网,由一个知识点就可以融汇贯通整张知识网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掌握。
学习《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有感》
鬼谷老尤
网友评论